四川生态田里的福寿螺克星揭秘!福寿螺在成都遇到天敌了(2)

2024-09-23 16:07  生态中国网综合

是"祸"不是"福"

福寿螺,听似吉祥美好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对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资料显示,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但由于口味不佳,市场销量惨淡,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扩散到农田和天然湿地。

但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产卵时雌螺会爬到岸边产下100-300颗卵,每只雌螺可年产卵3-5万粒左右,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被认为是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近年来已在我国的台湾、香港、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 浙江、江苏、上海的地区发生危害。2022年,首次发现福寿螺已经在山东省成功定殖。

其实早在2003年,福寿螺就被列入首批侵入我国的16种危害性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22年,被列入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福寿螺主要危害包括:

1、福寿螺强大的繁殖能力会与当地本土螺类、鱼类或其他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威胁当地螺种,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2、福寿螺会大量摄食水稻等苗茎和叶,使当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3、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加工熟透的福寿螺,可能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严重可使人致死或致残。

所以说,福寿螺对农业、生态来说,可谓是'祸'不是'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