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港口交易突变,大队美军现身巴拿马街头,巴总统已做出选择

2025-04-07 21:06  头条

3月初,长和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在内的一系列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这一交易因涉及全球关键航道--巴拿马运河,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然而,交易推进并不顺利,3月底,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强调需"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此同时,接近长和高层的人士透露,交易签约将推迟。现如今,随着原定签约的4月2日已过,长和并未曝出相关新动作,也未出面澄清。

面对不利态势,美方迅速有了动作。4月3日,巴拿马与美国宣布启动"巴拿马极限2025"联合军演,尽管该军演始于2002年,但今年规模显著升级: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四架F/A-18战机、一艘巡洋舰及多艘舰艇参与演练,美军南方司令部甚至计划在军演后召开中美洲国家安全会议。巴拿马政府称军演旨在"保卫运河安全",但分析来看,这显然是美国对港口交易施压的延伸。

几乎同一时间,澳大利亚政府突然对中资企业租赁的达尔文港口发难。4月4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正考虑通过政府收购或私人资本介入收回该港口控制权,反对党领袖达顿也声称将推动港口"回归澳洲"。

要知道,达尔文港的争议可追溯至2015年,当时,中资企业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获得该港口99年经营权,并显著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2018至2019年货物吞吐量达2630万吨,成为澳大利亚北部能源出口枢纽。

然而,美国始终以所谓的"安全威胁"为由施压澳方。2016年,美澳军方密谈文件曝光,显示美国担忧港口邻近美军基地;特朗普政府更是承诺投资2.26亿美元,在达尔文建立战略储备点,试图利诱澳大利亚毁约。

尽管澳大利亚国防部2021年评估认为达尔文港"无安全风险",但近期岚桥集团的财务波动和中美关系紧张,再次为澳方变卦提供借口。有分析认为,澳方之所以这么做,既是为了迎合国内保守势力,也是为了响应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战略需求。

纵观事件,港口交易与军演、达尔文港风波看似孤立,实则环环相扣。对美国而言,控制关键港口既是经济布局,更是军事战略。若贝莱德成功收购长和港口,美国将间接掌控巴拿马运河咽喉,进而影响全球贸易流向;而达尔文港靠近美军基地,其控制权直接关系印太战略的实施。

对中国来说,这些事件凸显了海外投资的复杂性。巴拿马运河20%的货运量来自中国,中方在巴拿马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惠及当地经济,但美国的干预使合作成果面临缩水。澳大利亚的反复无常则表明,即便中澳关系回暖,美国仍能通过政治手段制造障碍。

可以预见,巴拿马若屈从美国,将面临中资撤离与仲裁索赔;澳大利亚若强行毁约,则需承担赔偿并损害国际信誉。长远来看,美国霸权式干预难获人心,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合作仍具吸引力。

总的来说,港口交易无果、美军进入巴拿马、澳大利亚变卦--这三件事接连发生,揭示了大国博弈的激烈与微妙。美国的战略目标清晰:通过经济施压、军事威慑与盟友联动,巩固全球霸权;而中国则需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探索与国际规则及合作伙伴的平衡点。

而对中小国家来说,如何在夹缝中维护主权与发展权,成为严峻考验,巴拿马在"违宪"诉讼与军演之间的摇摆,澳大利亚在利益与站队间的抉择,均反映出这种困境。但无论如何,国际社会终将意识到,零和博弈无法带来持久繁荣,唯有平等合作才能应对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