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印度其实一直在"脚踩两只船",在美欧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为实现在南亚、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的"三重霸权目标",寻找一条"搭便车"的捷径。而几十年来印度的实际发展又和这"三重霸权"的目标有比较大的距离,这与特朗普的价值观之间都有不合之处。至于在特朗普新政府中,印度裔官员增多甚至掌握核心部门,比如国家情报总监是印度裔,似乎表明印度裔在特朗普心中地位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的竞选对手哈里斯及其支持者中也有很多印度裔背景,所以他们之间的互动虽然是积极的,但也是复杂的。
从这次访问的具体内容来看,也是积极和复杂因素相互交织,无论贸易关税、移民签证、安全合作等都是如此。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将适用于所有国家,并敦促印度购买更多美国产品,以实现所谓的"公平"贸易;印度则希望避免被加征关税。虽然从现状看,印度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不是主要逆差来源国。在"特朗普1.0"时期,双方"贸易战"规模、力度都比较小。但美国毕竟是印度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至2024财年双边贸易额超1180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320亿美元。印度应该会被圈定为实施对等关税的首批对象国之一,目前印度也正在调整关税政策以应对特朗普的压力。
关于移民方面,就在莫迪访美前,特朗普冷酷驱逐了100多名印度非法移民,被认为给莫迪此行蒙上复杂的阴影。此外还有印度更关心的高技能外国移民问题,特别是科技人员,这在合法移民中显得很重要。这次"人工智能政府峰会"上美印的分歧也引人瞩目。
至于如何应对中国以及"印太战略",则是美印的共同关切,但中印两国之间特别是面对美国相处之道上的多样性,以及两国在特朗普心中的定位等,都是很复杂的。
直新闻:特朗普上台后,来势汹汹大打出手,您对他怎么评估?
特约评论员 庚欣:特朗普上台后好像有"四板斧"。第一是"灭火",即表示自己很"强悍",可以灭掉正在燃烧的"战火"。特朗普说他可以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还可以马上让中东停火。
第二是"关税",即用无差别的单边歧视性"关税"为主的制裁措施,希望不仅能为政府争取些收入,而且以此来逼迫一些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实现他在选举中对一些蓝领阶层的承诺。
第三是"扩张",要把加拿大、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甚至中东加沙地区等一厢情愿地揽入自己的版图之中,构筑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特氏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