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次谈妥了?美财长罕见亲口表态,美国可以不对华加税,但有一个前提条件(2)

2025-09-18 16:40  郑州广播电视报

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的博弈不仅仅是关乎单个国家的利益,而是牵动着全球经济格局。美方是否能承受得住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欧洲又是否能够承受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紧张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欧洲在这场博弈中的位置显得异常微妙。一方面,欧盟成员都十分清楚,俄乌冲突对全球安全和经济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欧盟在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责任。但另一方面,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无比深厚,尤其是在贸易和技术合作方面,直接与中国对抗的后果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果欧洲在美国的压力下加征对中国的关税,将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决策,更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考量。欧洲对中国的依赖不仅体现在能源和商品贸易上,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技术创新领域,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尤为紧密。若欧洲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行列,无疑会加剧本已脆弱的国际供应链,带来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面对美方不断加压,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强调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争端,坚决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中国商务部的声明中明确指出,任何涉及技术出口的事务都要依法依规走审批程序,决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

这份声明不仅是对美方的一次回应,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一次表态:中国愿意与任何国家进行合作,但前提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不是以威胁和胁迫为基础。

中国在应对美方经济施压时,除了关税反制外,还有更多的手段可以施展。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与多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都使得其在应对外部压力时具备了更多的选择。中国不仅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来应对加税,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美国目前的策略,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战略困境。虽然通过施压和制裁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某些政治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很可能带来"自伤"的后果。对中国的加税不仅仅会影响中国,也会对美国自身的消费者和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美国推动欧洲对中国加税的计划,也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欧洲在对华经济关系上的利益远大于与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单方面要求,显然难以在欧洲获得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