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末伏 牢记1不说,2不吃,3要喝,4要做

2025-08-09 15:02  头条

今天就要进入"三伏天"的末伏了0,未伏在民间也称为"秋老虎",作为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交替变化点。虽然三伏到了末伏这最后十天,但是目前国内普遍高温,像一只秋老虎一样燥热不止,此时抵抗力较弱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疾病,且是容易危及生命的疾病。末伏也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为三伏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是迷信!明天就是末伏了,这天不只是三伏天的最后时段,更是夏秋季气候转换的重要节点。所以,末伏有不少传统习俗和注意事项,每当临近末伏,长辈们总会提醒大家,要记住"1不喝、2不晒、3不睡、4不补"。这些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早点弄明白,才能提前做好准备。

1不出--不要出远门

今年是出奇的热,今天进入末伏时节了,正处于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增大,天气变化可能较频繁,且部分地区仍可能有高温、闷热或短时降雨等情况。如果要出远门,确实需要多留意,以免中暑或者意外的发生。

另外,民间认为农历七月是中元节,人们会觉得此时节需多注意言行举止,比如避免夜间外出、远行等,认为这样能减少不必要"麻烦"。

2不补--不要大补

今天是进入立秋时节的第三天,也是末伏的第一天,很多人养生都有和误区,就是立秋以后大家都忙着贴秋膘,忙着用肉食来补充夏天身体的损耗。

但是,末伏仍处于三伏天内,虽然早晚渐凉,但白天往往还带着暑热余威,气候偏湿热,而经过整个夏季的消耗,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虚弱,消化能力较弱。此时若盲目进行"大补",比如过量食用肥甘厚味、辛辣温热的补品(如大量红肉、滋补药材等),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上火等问题,反而不利于身体调理。

3不悲--不悲伤

今日末伏,此时正值夏秋交替,气候逐渐干燥,昼夜温差变化大,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受到影响,情绪也容易跟着波动。而"悲"这种情绪,在中医理论中对应肺,过度悲伤会耗伤肺气,影响身体的气机运行,可能让人感觉精神萎靡、乏力,还可能加重秋季易出现的干咳、皮肤干燥等问题。

4不吃--晚上不吃宵夜

此时虽已入秋,但暑气未完全消退,人体脾胃功能经过整个夏季的消耗,仍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消化能力较弱。而太晚吃饭通常距离睡眠时间近,此时脾胃本应进入休整阶段,若额外进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晚上吃宵夜避免不了吃重口味食物或者喝酒,而进入末伏天气已经从湿热转向燥热,这个时候饮酒和吃重口味的食物显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