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亲自上马:准备向中国开放俄顶尖技术

2025-09-26 20:31  头条

近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对外透露,俄方愿意为中国宽体大飞机的研发提供一系列航空核心技术支持,像重型PD-26发动机、复合材料机翼这类关键零部件都在合作范围内。

他还补充道,只要中国新型宽体客机迈入实际制造阶段,俄方随时能做好交付准备。

不过,曼图罗夫为何会在此时宣布放出这个消息呢?对俄罗斯来说,这既是现实选择,也是战略考量。

这就得提一下,此前,特朗普曾公开威胁要断供中国民航大功率发动机,扬言中国民航的几百架飞机没了美国发动机就得停在停机坪上。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国际环境下,俄罗斯的这个表态就显得意味深长,在一定程度上向中方传递出了善意的信号。

从俄罗斯自身角度来看,其航空工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失去了大量海外订单,技术合作渠道也被严重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对俄罗斯而言,不仅能缓解当下的艰难处境,还能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为自身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和中国的战略协作,算是"把鸡蛋放到更稳妥的篮子里"。

而俄方所说的PD-26发动机,是基于PD-35发动机研发的,推力达26吨,未来它不仅是伊尔-100运输机的动力保障,还有望应用于一些大型飞机项目。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是高度重视这款发动机的研发,多次督促加快推进,足以见其对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重要性。

但PD-26现在还在开发阶段,虽然普京说"全力推进",但从研发都得慢慢到量产、再到适配中国飞机,中间还有不少坎,性能能不能稳定、和中国飞机的兼容性如何、后续维护体系能不能跟上,这些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曼图罗夫的话里也留了分寸,特意强调"供应的选项是有的,但最终怎么选,还是得看中国合作伙伴的决定"。

这话听着是把主动权交给中方,其实也藏着一层意思:俄方是带着诚意来提供方案的,既不勉强,也想让中方感受到这份合作的灵活性。

毕竟,航空发动机作为大飞机的"心脏",一旦出问题,整个飞机的安全和性能都会受影响,所以对技术的稳定性、先进性要求苛刻到了极致,半点马虎不得。

正因为如此,面对俄罗斯提出供应重型发动机的合作意向,中国肯定不会轻易做决定,必然会始终保持着理性与审慎。

俄罗斯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究竟处于何种水平,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和实践检验,需要进一步观察评估。

毕竟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核心技术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彻底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就像任何行业想要走得稳、走得远,

另外,中国大飞机产业的核心逻辑一直是"自主可控",俄罗斯的方案更像是"补位",不太可能替代国产发动机的主线。

毕竟从长远看,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摆脱依赖,"靠人不如靠己"才是产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总之,无论如何,俄罗斯此次释放的合作信号,为中俄在航空领域的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当然,决定权始终握在中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