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二场辩论后郑丽文再登顶,郝龙斌垫底,她最该感谢张亚中

2025-09-29 11:04  头条

一开电视,主持人先报数字,说有人28。1%,有人23%,有人17。4%,这一排数字把观众眼神拉住,第二场电视辩论还没正式开始,支持率已经被摆到桌面。

台下灯光压得不亮,只有五张候选人桌牌,好奇的人发现少了一张卓伯源的名字,原因不多说,频道和他有旧账。

镜头往左扫,郝龙斌低头整理稿纸,厚厚一叠放在桌角,他提前到场,很多人用眼角余光看着他,心里猜交易不交易。

张亚中没有看别人,他在翻记满字的笔记,等到轮到自己时,声音掷出,两岸话题展开,句句直给,不拖。

长镜头再次切换,郑丽文站得笔直,她说话的节奏均匀,开合之间把论点铺开,没有插科打诨,现场观众安静听完。

蔡志弘存在感偏淡,他偶尔插入一句,声线被主持人的下一个提问盖住,屏幕前的网友甚至来不及记住他的思路。

辩论结束的倒计时刚走完,中天官网挂出投票栏:"看完辩论,你支持谁?"不到三小时投票破万,让后台数据跳动得快。

到第二天晚上八点半,数字停在四万上下,结果简单直白:郑丽文68%,罗智强16%,张亚中10%,郝龙斌落到6%,差距拉开到肉眼可见。

有人在社交平台连着惊叹号说:"这么低?"上一秒郝龙斌还在28。1%的高位,下一秒只剩个位数,转折太快,跟车祸镜头差不多直接。

同一时间,朱立伦团队发出简短通知,原本要由党部操办的辩论会取消,改成单向陈述式的电视政见会,不设交锋环节。

消息传到记者群,第一反应是问日期;随后第二个问题是问理由,官方口径是"流程调整",外界则把眼神投向刚跌落的百分比。

郝龙斌在媒体麦克风前提议减少场次,他说要把焦点放到花莲灾情,张亚中马上摇头,说减少没有帮助;蔡志弘更直接,说能多办就多办。

没过几天,联合报与TVBS放出预告,十月二日晚间六点到八点半,再来一场新的电视辩论,六个人全数到齐,卓伯源这回会亮相。

镜头尚未架好,各种民调已经遍地开花。美丽岛电子报给的名单里,郝龙斌22。2%仍在第一,郑丽文12。2%跟着,罗智强10。4%排第三,张亚中2。8%垫底。

另一边,ETtoday公布的数值更高一些,郝龙斌33。8%领跑,郑丽文18。8%居次,罗智强14。2%紧追,张亚中1。8%。

而国民党员内部抽样给出的结果介于两者,一份27。6%对22。4%的差距,后面是18。4%与4。5%,数字整洁,看上去温和又互相咬合。

把好几张表格摆在一起,谁也不敢说趋势单向,唯一公认的判断是最后对决大机率是郝龙斌对郑丽文,两个人的支持盘都够厚。

数据往往随着热度飘动,网络投票越热闹,郑丽文的曲线越往上翘,这一点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四万张票里看得很清。

罗智强的态度倒是稳定,他在社交媒体维持高频发言,粉丝团留言刷屏,不论数据高低,声音从不降。

张亚中选择另一条路,他不铺天盖地发文,而是在公开场合把两岸议题讲到细枝末节,吸到少数但黏性高的受众。

相较之下,蔡志弘的策略像是铺陈,被动接受问答,曝光少就意味着数字很难翻红,他自己也承认缺乏宣传资源。

卓伯源的情况最特别,电视上还没露脸,名字已经挂在辩论名单,观众对他留下的印象只有一句"之前频道和他闹别扭"。

绕了一圈,大家发现支持率并非静止图片,它更像股市分时线,晚间一场辩论,或是一句立场声明,都足以让线条突然下探或拔高。

有人私下比较中天与其它机构的调研流程,中天的四万票几乎全靠开放式点击,样本来源广杂;而美丽岛、ETtoday、党员民调都使用分层抽样。

抽样与开放投票不在同一条坐标轴上,却在同一个新闻轮回里被并列呈现,这也是选战信息常见的并置景象。

接下来怎样,谁都没有确切剧本,外界只能盯时间表:十月二日的联播辩论完成后,再隔几天就到最后投票,局面要到那时才会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