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断崖: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2025-02-18 20:14  头条

2 月 8 日,民政部官网披露的 2024 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 610.6 万对,离婚登记数为 262.1 万对 。

而在 2023 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 768.0 万对,办理离婚登记 259.3 万对。相较之下,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 157.4 万对,下降了约 20.5%;离婚登记数增加了 2.8 万对,上升了约 1.1%。这意味着,全国结婚登记数在经历 2023 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结婚登记数的下降趋势愈发明显。2013 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达到 1346.9 万对的峰值,此后便一路下滑。到了 2024 年,这一数字已经不足峰值的一半,结婚率仅为 4.3‰,创下了 1980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与之相对的是,离婚率虽增幅不大,但也在持续上升,2024 年离婚率达到 3.1‰ ,婚姻稳定性面临考验。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结婚登记数的大幅下降和离婚登记数的微升呢?经济压力无疑是首要因素。彩礼、婚房、育儿等一系列支出,让许多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彩礼动辄高达 30 万元,而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动辄数百万,这些都成为了横亘在年轻人婚姻之路上的 "大山"。

与此同时,90 后、00 后等年轻一代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单身主义盛行。调查显示,超 40% 的年轻人认为 "婚姻并非必选项" 。另外,人口结构失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适婚男性比女性多约 1752 万人,加剧了择偶竞争。

结婚登记数的下降和离婚登记数的上升,将对社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我国婚内生育占比超 95%,结婚数的锐减直接预示着出生人口的减少。预计 2025 年出生人口将跌破 800 万,较 2023 年再降超 20%,老龄化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新生儿的减少,学区房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学区房市场可能会面临 "鹤岗化" 的风险。而在教育领域,2030 年后小学入学人数或缩减 30%,乡村学校合并潮可能会加速,高校也将面临生源不足的压力,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向终身教育与职业培训转型。

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在政策层面,应推广 "低彩礼" 试点,限制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 "租购同权" 以缓解年轻人的住房焦虑。同时,扩大育儿补贴、延长产假、完善托育服务,降低生育成本。产业方面,房地产行业可从 "增量开发" 转向 "存量运营",发展养老地产、长租公寓等新业态;教育领域则应推动小班制教学、优化师资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向应用型、国际化转型。

婚姻登记数据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婚恋观的转变,更是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面对人口红利消退、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挑战的现状,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性改革,重塑婚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避免陷入 "低欲望社会" 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