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雨"有多少门道?
受纬度、地形及冷暖空气活动影响,雨水节气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不均衡性和气候过渡特征,南北差异非常明显。
雨水节气期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进入"桃花汛"初期,出现江南烟雨等持续性细雨,武夷山、南岭等山脉迎风坡地形雨尤其显著。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夜雨或间歇性小雨,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春季版。
2013年雨水时节,苏州街头柳枝上爆出的嫩芽在绵绵春雨中。(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6年雨水时节,海南春雨绵绵,一朵牵牛花上挂满晶莹的雨珠。(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比南方,北方少雨区则比较多。黄河流域降水以零星小雨或雨夹雪为主,如河南、山东等地常现"雪未尽,雨已至"的过渡景象。西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仍为干旱少雨。
2009年2月,北京长椿街地铁站附近的雨中即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另外,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以降雪为主,河谷地带可能出现雨雪交替。东北地区冰雪尚未完全消融,降水仍以雪为主,松花江流域偶尔还会出现"冻雨"现象。
春季气温和冷暖空气动荡,在两广、福建沿海等华南地区,暖湿气流遇冷墙面形成水珠,空气湿度常达90%以上,会出现"回南天"。华北、黄淮地区等北方还会出现"倒春寒",突袭的冷空气可能导致已返青的冬小麦受冻。湖南、江西、浙江西部等江南地区,则可能出现"连阴雨",日照不足会影响油菜开花,田间易发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