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右前旗大土城村的几位村民,最近拿到了村里从机动地中为他们补足的承包地。自2025年11月起,江西、湖南、河北、山西、内蒙古、云南和贵州七个省份,同步启动土地承包延包新政策整省试点。

村集体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土地及新开垦耕地,将优先用于无地少地农户。这些机动地面积不超过集体耕地总面积的5%,调剂过程公开透明,需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公示不少于15天。据统计,七个试点省份已清理出约1400万亩机动地,预计可解决1200多万户的用地需求。
其次是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补贴支持。政策鼓励农户通过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流出方可获每亩每年50-200元补贴。七个省份已建立统一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供规范合同与法律服务。安徽、湖南等地已有380多万无地少地农户通过流转获得耕地,平均每户经营3.2亩。

第三项利好是农业补贴和项目支持向无地少地农户倾斜。他们在获得土地后,可同等享受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种粮补贴资金达1200亿元,补贴标准为每亩150-230元。这些农户还可优先获得年利率最低3.85%、最高额度50万元的农业贷款。截至2025年10月底,七个试点省份已为此类农户发放补贴42亿元。

第四项政策关注"非转农"落户群体。因升学、工作迁出户口、现符合条件迁回的农户,可同步申请承包地。2025年以来,七个试点省份已有120万人提交"非转农"申请,通过率达62.5%,其中85%的迁回农户成功获得承包地或流转土地。
合同签订是保障权益的关键。政策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试点省份确权颁证,2026年起全国推开。农户可通过"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微信小程序完成网签,流程包括身份验证、信息核对和人脸识别确认。在外务工农户可委托家人代办,需提前准备委托书。

政策明确,进城落户不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为前提。农业农村部指出,要保留进城农民承包权,鼓励通过流转、代耕、托管等方式继续从土地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