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美军机在南海坠毁:中方愿意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向美方提供必要的协助

2025-10-28 15:46  头条

10月26日,南海风高浪急,但让美国人"最没想到"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尼米兹"号航母编队居然在半小时内连续出事--两架舰载机,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先后坠海。

5名机组人员虽被美军及时救起,但两架军机全损,经济账一算,起码1.1亿美元直接打了水漂

事故发生时,特朗普正乘"空军一号"飞往日本,刚在马来西亚亮相,准备重返白宫后的第一次亚洲秀肌肉。结果,前脚刚到,后脚就出了大新闻--美军"秀肌肉"变成"出洋相",让整个东南亚看了个热闹。

但最微妙的,还不是坠机本身,而是第二天中国的反应。

10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罕见公开表示:"如美方提出,中方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必要协助。"这话表面看是善意,但背后玄机极深

中国一边主动伸出援手,一边把球踢回美国--你敢不敢开口要帮忙?你要是开口,全世界都知道,美军在中国家门口混不转了。

你要是不开口,那就是拒绝合作、互信不足。特朗普和五角大楼,一时间进退两难。

半小时两坠机,美军"撑场"翻车

这事发生的时点太巧--特朗普专机刚刚落地马来西亚,为"重返白宫"后的首次亚洲之行"造势"。"尼米兹"号此次进南海,本就是给总统"撑场",顺带给东南亚盟友打气。

结果这一出,两场坠机,直接让美军在全亚洲"翻车",给特朗普的外交大戏添了一抹尴尬的底色。

特朗普本人在飞往日本的"空军一号"上被问到此事时,措辞满是回避:"很不寻常,可能是燃油质量有问题。"

只字不提装备老化、人员疲劳、维护缺失这些老大难,硬是把责任往外推,试图淡化影响。但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这可不是"偶然"能解释的。

解放军打捞能力比你美军租船快多了。2022年美军F-35C南海坠海,为了防止技术泄密,硬是租用新加坡公司"毕加索"号打捞,耗时两个月才弄上来。、

中国的专业救援船队在南部战区随时待命,效率高得多。

如果美军答应中国帮忙,那就是承认"自身无力打捞",东南亚盟友(比如越南、菲律宾)肯定要重新评估美军实力。要是拒绝协助,就坐实了"政治军事互信缺失",中国反而占据了"和平稳定"的道德高地。无论美军选哪条路,主动权都在中国手中。

中国话里有话:"南海稳定,靠沿岸国家合作,不靠域外军事干预。"等于公开提醒东盟国家--美国靠得住吗?出了事还得中国出手帮忙。

美军为何不敢接受援手?

F/A-18F"超级大黄蜂"属于美军现役主力,航电系统、隐身涂层、雷达信号特征都属敏感技术。MH-60R"海鹰"则是反潜利器,声呐、电子战设备一应俱全。让解放军近距离接触,万一残骸被研究分析,美军未来在南海的"底牌"可就暴露了。

2022年F-35C坠海,美军就是死活不让中方靠近,宁可拖两个月租民间船打捞,也不冒泄密风险。

美军一向把解放军当成南海"主要假想敌",要是请中国帮忙打捞,等于承认"在中国家门口都搞不定",东南亚盟友会怎么看?以后谁还信美国能护航南海?

再说了,现在美国正高举"印太战略",一边拉拢盟友搞联合军演、卖武器,一边自己出事还要中国帮,威信还怎么立得住?

其实,这背后正是中美政治军事互信严重不足的缩影。

中国递出"善意",美军却只敢防着。美国一边靠近中国"秀肌肉",一边又怕被看清"底裤",这种尴尬状态外人看得一清二楚。

特朗普亚洲行的尴尬

本来,特朗普这次亚洲行,是想靠"尼米兹"号在南海展示肌肉,为自己的外交加分。谁料到,刚亮相就砸了锅。

"尼米兹"号的坠机事故,直接让美军"威慑叙事"破产。与此同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还在访问中国邻国,试图巩固对华包围圈,但坠机事件一出,谁还信美国能"压得住场"?

刚在吉隆坡和中国财长谈妥"延长关税暂停、农产品贸易",一转头就在南海高调军演。中国这次借坠机"援手"提议,等于温和反击:你要是一意孤行搞威慑,尴尬只会更多。

中国为什么敢主动提议协助打捞?底气来自自身的技术与效率。

解放军南部战区配备多艘专业海底救援船,快速定位、打捞能力远超美军"临时租船"。2022年F-35C坠海,美军耗时2个月才搞定,中方如参与,可大幅缩短时间。

若美军拒绝协助且打捞缓慢,越南、菲律宾等国势必对美军实力产生疑虑,可能减少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美印太战略的根基,都有被动摇的风险。

结语:互信尴尬,南海谁说了算?

这次"尼米兹"号坠机,看似偶发,实则把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互信裂痕和美军体系困境全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中国的"人道主义"提议,是展示善意,也是一次巧妙的"压力测试":美军敢不敢让解放军帮忙?选择权在美国,但无论选哪边,主动权都不在美国自己。

更深层的现实是,美军在南海的"炫耀武力",与中国强调"沿岸国家合作、互信共治"的主张,已形成鲜明对比。

只要美国还沉迷于"秀肌肉",而不愿真诚对话、建立互信,类似的尴尬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南海到底靠谁维稳?答案,其实就在这场坠机风波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