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刀郎现象”像是一场龙卷风 每场演唱会都会成为流量的聚集地(3)

2025-03-07 09:41  济南时报

"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济南站现场 主办方供图

寻找共同的文化记忆

3月1日至2日,刀郎在上海连唱两场。其中新作《鸿雁于飞》取材于《诗经》,融合了苏州话念白说唱、上海奉贤民歌和昆曲,深受好评。上个月在济南,刀郎则演唱了具有《聊斋志异》典故的《罗刹海市》,并将蒲松龄的后人邀请至演唱会现场。细数刀郎近几年发行的专辑,如2020年的《弹词话本》、2023年的《山歌寥哉》等,传统文化元素显著。

传播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周海宁说,刀郎的这一类作品,借助传统文化融入音乐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固有活力重新挖掘、阐释,赋予不一样的现代生活意义。

在周海宁看来,这实际是当下一种新的个性文化,就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一样,在社会大场域中,人们重新思考个人如何认知自己,共鸣了今天人们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追求。或者说,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面对数字化的冲击,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

周海宁注意到,喜欢刀郎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还是年轻人,是时代变化的参与者、见证者,而在互联网的快文化里,他们实际上会有一种被抛弃感,因为每一种快文化实际上都是年轻文化。可在刀郎的这些歌里,他们找到了一个主角的位置,找到了共同的文化记忆,感受到一种力量去响应当年的年轻、回应今天的"变老"。周海宁解释,这种回应不是看不惯年轻人,而是告诉年轻人,就跟年轻人第一次成为年轻人一样,他们也是第一次成为"老人",一样在寻找、确认、珍惜个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