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成不了角儿」,却「活得像个样」:对得起那方「戏台」,对得起每一个到场的观众。
而对比当下某些职场新人,一味追求「主角光环」,却忽视了基础能力的打磨。
结果,稍有挫折就怨天尤人,频繁跳槽。
可每到新环境,他的「戏台」都还没站稳,就被人贴上「没担当」「投机」的标签。
时间久了,连他自己都忘了为什么入场。
有人为了流量,放下作品品质;有人为了利益,放弃职业操守;有人为了虚荣,迷失初心。
那么,你的「戏台」在哪里?
它是办公室那张木桌?还是家中那个无人问津的练习室?
只要你对自己有交代,时间终会给你最公正的审判。
03
点亮你的聚光灯,把「戏服箱」与「戏台」装进心里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曾言:「创作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对话」。
与其和自己争高下,不如和热爱对话;与其和世俗较劲,不如和初心较真。
你的专业、诚信、热爱,像一件件戏服,装在你心底的戏服箱里,每一次穿上,都是对自己最虔诚的祭奠;你的戏台,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最真实的模样。
当舞台上的聚光灯熄灭,你还剩下什么?是那件褶皱的戏服,还是那块布满灰尘的戏台?
在这场现实的「大戏」里,你既是演员,也是导演。
低头拾起戏服的那一刻,并非宣告退场,而是在告诉世界:等我准备好了,再让聚光灯重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