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最新警报:可能暴发大规模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防范扩散?

2025-07-26 16:45  中国经济网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日前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段蕾蕾提示,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公众也要做好个人防护。

据报道,近期,广东佛山出现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引发关注。7月24日,佛山五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根据通报内容,佛山全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为应对疫情,佛山市多个区县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公众积极行动,及时清除蚊虫,杀灭成蚊。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如何预防?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或以上。

明显关节疼痛: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

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康复,但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关节疼痛的折磨。极少数情况下,该病会导致出血、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际传播。病毒在蚊体内可存活较长时间,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一旦被感染以后,人的血液里有病毒,如果蚊子吸了有病毒的血液,蚊子再去叮咬其他人,就可以导致其他人感染。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核心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世卫专家就基孔肯雅热发警报:

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7月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说,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阿尔瓦雷斯说,今年以来,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估计有大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此外,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近日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发现本土传播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