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厚葬"是情感宣泄的需要。亲人离世带来的悲痛,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式得以释放。繁琐的流程、隆重的场面,在某种程度上是生者对逝者情感的"物化"表达,让悲伤有处安放。部分人担心,过度简化可能让葬礼显得"冷漠",无法满足情感寄托的需求。
此外,对"形式简化"与"情感淡化"的担忧也普遍存在。一些人认为,简化丧葬可能导致对逝者的尊重不足,甚至助长"薄情寡义"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殡葬习俗还与邻里评价、家族声望挂钩,担心"简办"会被指责为"不孝",这种社会压力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从简。
平衡之道: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适度"
事实上,"支持丧葬从简"并非要完全否定传统,而是倡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文明殡葬。
首先,明确"从简"的核心是"去冗余、存真情"。简化的是铺张浪费的攀比、封建迷信的仪式,而非对逝者的缅怀与尊重。保留鞠躬、默哀等核心礼仪,传承"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核,同时摒弃烧纸、哭丧等不必要的环节,让葬礼回归纪念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