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从阿斯麦到安世半导体,荷兰转向主动配合美对华行动(4)

2025-10-23 10:01  澎湃新闻

美国近年来推动的一系列单边规则与制裁措施,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对跨国企业构成严峻挑战。

崔洪建特别指出,荷兰这样的"跨大西洋派"国家,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受美方政策与战略取向的影响程度较其他欧洲国家更深。这种战略倾向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在荷经营所面临的政治与制度风险。

欧美车企断供压力推动荷兰加快与中方沟通

目前安世半导体所引发的贸易紧张局势,正持续向全球汽车产业传导压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汽车组装至关重要。外界担心,贸易争端可能会导致安世半导体的芯片生产中断,而找到替代品并不容易。

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但供应量极大。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数据显示,在晶体管和二极管这类汽车芯片市场领域,安世半导体的份额约占40%。安世官网显示,公司有超过 6000 种产品通过了汽车应用认证,每年产品发货量达 1100 亿件。

屠新泉指出,安世半导体超过70%的封装业务位于中国,尽管封装测试环节技术门槛相对有限,欧洲理论上具备自主承接能力,但产能转移需要时间,还将面临寻找合适的替代供应商、协调产能分配等现实困难。这种因政治干预而人为造成的供应链中断,会对产业稳定构成显著威胁。"

这一潜在威胁已迅速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引发汽车行业的普遍担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表示,成员企业要获得新的替代供应需要数月时间,而目前的芯片库存预计只能维持几周。

据路透社10月22日报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各国政府当前应努力"寻求快速且务实的解决方案"。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警告:"若安世半导体芯片的供应中断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可能在近期导致产能大幅受限,甚至引发停产危机。"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汽车芯片的发货不能迅速恢复,将扰乱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汽车生产,并对其他行业产生溢出效应","我们敦促各方尽快解决问题,确保美国和全球汽车制造业保持正常运转。"

汽车行业的紧迫诉求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荷兰方面加快与中方沟通的步伐。

在结束与王文涛的通话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发布声明称,"我们(荷中)就进一步推动解决方案的达成交换了意见,这一方案应兼顾安世半导体、欧洲及中国各方的经济利益",并表示将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以寻求建设性的解决途径。

另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也在21日与中方的会谈中指出,安世半导体是"事关重大的双边问题,可能产生波及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并表示支持通过"快速解决方案"化解争端。

不过,崔洪建提醒称,当前安世半导体事件主要表现为中荷双边层面的争端,但后续欧盟方面的动态值得关注。他指出,"若中方未作明确回应,可能助长其他欧洲国家效仿此类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资企业的行为,导致风险由半导体领域向更多关键领域蔓延。"

"中方的目的是防止此事成为'危险先例'。在与荷兰的磋商中坚定传递出任何针对中企的单边歧视性干预都将面临坚决且对等反制的信号,防止类似干预行为的蔓延。"崔洪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