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6日,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对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作出二审宣判,推翻一审判决结果,判定李在明无罪。至此,这位支持率稳居一众总统候选人首位,最可能当选下一届韩国总统的在野党政客,暂时摆脱了锒铛入狱的困境,"内斗"压力也再次给到了尹锡悦。
据报道,尽管李在明"涉选举案"还未迎来最终定局,韩国检方仍然可以就二审结果提出上诉,并将案件移交至大法院(最高法院)审理。但二审被判无罪这一结果,不仅为李在明争取了更多时间,也让这位"命途多舛"的政客获得了更多政治盟友和韩国民众的支持,这对执政党与尹锡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根据韩国法律规定,一旦尹锡悦弹劾案通过,被罢免总统职位,韩国须在60天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而如果韩国大法院在提前大选前,没有就李在明案作出最终判决,李在明参选总统之路将亮起绿灯。从当前形势来看,尹锡悦弹劾案很可能在4月中旬,也就是两名宪法法院法官"退休"前尘埃落定,这也意味着下一届韩国大选很可能会在李在明"涉选举案"终审前出结果。
有分析认为,韩国司法系统之所以要将韩德洙弹劾案、李在明涉选举案、尹锡悦弹劾案这三起案件穿插审理,也有试探舆论风向,以及在各党派之间寻找平衡的考虑。如今韩德洙"过关"重新出任代总统一职,有利于稳定韩国内政外交局势,以此来应对尹锡悦弹劾案宣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李在明被判无罪,则稳住了一众国会在野党政客,避免了在野阵营对执政党发难。接下来,韩国政坛的走向就看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结果。
当然,考虑到除李在明之外的一众总统候选人支持率较低,难以对大选形势产生太大影响,这一轮韩国"内斗",最终还是演变为了李在明与尹锡悦之间的竞争。比起奉行"亲美"政策的尹锡悦,李在明在内政外交事务上的立场明显要中立、平衡一些。用李在明本人的话来说,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但仍将致力于加强美日韩三边关系。李在明给出的理由是,美国对韩国"至关重要",与美国关系恶化带来的损失,将比只站在中国一边带来的损失更大。
总的来说,李在明奉行的外交战略是一个"平衡战略"--他希望缓和尹锡悦政府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也希望继续加强美韩安全联盟,因为韩国处在"亚太地区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前线"。对此,《华盛顿邮报》给出的分析是,如果李在明成为韩国下一任总统,则韩国在中韩、中朝问题上的立场将发生转变,这对缓和地区局势与双边关系将产生积极作用。
当然,考虑到韩国不会放弃与美国的安保防务合作,有分析指出,李在明上台并不会让中韩关系立刻出现大的改观。毕竟韩国面临的关税威胁,已经决定了韩国政府不太可能同美国直接"对着干"。尽管他如此,比起一味亲美的尹锡悦政府,李在明对中国的态度明显更友好,也更有利于中韩关系以及区域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