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曹鹏:中国AI快速追赶美国,机会在产业应用

2024-08-01 21:59  观察者网

新的数字化浪潮中,中国正在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7月30日,京东云峰会在上海举行。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对观察者表示,在软件服务(SaaS)领域,中美市场还存在明显差距;但在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时代,围绕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中国有机会快速追赶美国。

曹鹏表示,"国家鼓励开放、鼓励创新,再加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的AI大模型应用一定能快速地孵化出来。"

京东云峰会现场截图观察者网

丰富的产业基础,是中国在AI时代的天然优势

过去20年,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催生了SaaS(软件即服务,即"按需软件")行业。SaaS具有开箱即用、按需付费、弹性可扩展的特征,这让它能够极大降低企业的信息化门槛。SaaS甚至能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需。

美国SaaS最早在1999年就已起步,今天它已经是美国数字经济的一张名片,并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公司,仅市值破2000亿美元的就有Adobe和Salesforce;中国在2007年前后才有企业试水SaaS业务,但直到近10年才得到真正发展。从市值表现来看,中国企业也跟美国企业差异巨大。

但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差距似乎没那么大了。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7月初发布最新报告,中国在聊天机器人等生成式AI发明方面远远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过去十年间申请的生成式AI专利数量超3.8万份,是美国(6276份)的6倍。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不久前也表示,"美国在AI发展方面能够永远领先中国5-10年"是不现实的,美国保持6-8个月的领先才是合理目标。

中国在生成式AI发明方面保持领先WIPO报告截图

从SaaS时代的差异巨大,到AI大模型时代的紧紧咬合,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京东科技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何晓冬对观察者网表示,这可能和AI本身的特性有关。AI是强数据驱动的:数据跟应用强绑定,应用本身又会带来数据。中国有庞大的、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各种丰富的应用场景,这让中国在整体应用层面,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循环闭环。这是中国AI产业落地的一个天然优势。

在何晓冬看来,这个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显现。彼时中国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就已经和美国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在AI时代,可能这个优势正在变得清晰和明确。中国的用户数量足够大,用户本身又会提供大量的反馈,形成大量的"数据",进一步加快模型迭代。

某种意义上,在大模型应用层面,中国反而有更多机会,"甚至可以走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