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旅行博主为了蹭上五一高速免费的政策,居然提前十五天上了高速,行驶了3000公里只为占这波小便宜。
2025年五一假期前夜,一条从高速公路上传来的视频再次引发了网友热议。主角是自驾游博主慧慧,一个喜欢开着房车四处旅行的女孩。
事情是这样的:慧慧去年刚买了一辆皮卡房车,梦想是开着它游遍全国。而她这次的目标,是遥远的新疆。为了赶上五一高速免费的"福利",她提前足足15天就驶上了高速,然后一连半个月都没下过高速,直接住在服务区里!
从4月15日开始,慧慧驾驶着改装房车,驶入沪昆高速湘潭北收费站,正式开启了她的"高速漂流"之旅。
为了避免被当成货车收费,她特意将"旅居车"的行驶证怼到摄像头前。房车后视镜上挂着的"环游中国"平安符随风晃动,而她的房车,真的在高速上"晃"了整整15天。
"家人们看好了啊!今天起挑战吃住都在服务区!"直播中,慧慧一边啃玉米一边和粉丝互动。
房车床铺上堆满了泡面,从今麦郎换成了康师傅,车顶的太阳能板上晾着三条内裤,整个房车俨然成了一个"移动的家"。她的直播画面吸引了无数观众。
三年前,她还是某MCN机构的金牌经纪人,带的网红比服务区的商品还多。去年双十一,她发现老公给小三清空了购物车,婚姻破裂后,她只剩下一辆改装成房车的皮卡。
直播中,她曾一度哽咽:"你们以为我是薅国家羊毛?每公里高速费四毛八,3000公里能省1440块,够我买焦虑症的药了……"这一句话瞬间打动了无数人,直播间在线人数飙升至10万+,礼物更是刷到看不清人脸。
3000公里的"蹭"高速之旅,让人惊掉下巴!有人说她是省钱高手,也有人觉得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难道这真的是传说中的"省小钱花大钱"?
想象一下:每天醒来,面对的风景是服务区的停车场;一日三餐,也只能凑合着吃服务区的快餐;洗澡、上厕所全靠服务区的公共设施;夜晚睡在皮卡房车里,这种日子一天两天还好,15天呢?你能坚持吗?
慧慧的这波操作虽然看起来"精打细算",但实际上并不轻松。
整个过程耗费了大量时间,承担服务区的吃喝拉撒等开销。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真是用生命在蹭高速免费啊!
有人调侃:"如果每天都这样住服务区,那服务区老板恐怕要感谢你为店里做的贡献了!"还有人开玩笑地说:"要是五一上高速后一直停在服务区,再蹭车或打车出去,然后循环往复,是不是可以'永远白嫖'高速费?"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荒诞,但也说明了大家对高速免费政策的关注。
其实,慧慧的"蹭"高速行为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皮卡房车到底能不能享受高速免费政策?根据相关规定,五一高速免费政策只适用于7座及以下的小型客车。而皮卡挂着"房车"的名头,但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是皮卡。到底能不能被认定为小型客车?这还得看收费站的具体裁定。
慧慧对此倒是信心满满,她坚称自己的皮卡房车是按照房车手续走的,应该符合免费政策。
算一笔账,普通SUV跑3000公里的高速费约为1500元,但15天的油费、餐费和时间成本可能早就超出了2000元。
有心理学博主分析,慧慧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在被生活击打得满身疲惫时,她选择抓住规则来掌控自己的人生。旅游博主心疼道:"最美的风景都在国道,她在高速上能看到什么?"
更扎心的是某位中年妇女的评论:"我每天在家看孩子写作业,居然羡慕她在服务区刷厕所……"
网友热议
有网友指出:"皮卡属于货车,按照规定并不享受免费政策。这15天的折腾可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评论区的网友脑洞大开,有人幽默地说道:"建议她直接住在高速上,等到国庆再下,一年省两次!"还有人打趣:"是不是可以5月1日上高速,10月1日下高速,全程蹭免费?"但更多网友则表达了不同看法:"这不叫省钱,这叫钻空子!""服务区消费更贵,其实是纯属自我感动。"
更有网友发出了灵魂拷问:"省钱变成一种执念,人到底是在占便宜的快乐里,还是被困在了自己的算计里?"
其实,慧慧的操作之所以引发争议,不仅仅是因为"蹭高速免费",更是因为它戳中了人们对"省钱"这件事的复杂情感。谁又没为省钱干过傻事呢?
熬夜抢满减券,结果买了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
为了免费停车绕路半小时,最后油费比停车费还贵;
网友调侃道:"我打算五一零点上高速,直接到服务区打车回家,等车报废再叫拖车!"
网友迅速算账:"每天服务区伙食费50元,15天750元,省下的过路费还不够两箱油钱!"
一位货车司机晒图爆料:"我在服务区睡了三天,看她换了七个发型!"
网友:"人家有自己的想法,能省则省,没毛病。"
网友:"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完全不值得。"
网友:"以后全国旅游是不是都要这样'蹭'高速?"
有网友一语道破:"蹭免费高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早已习惯了被'省钱'绑架,忘了时间、舒适和快乐,本来就不该打折。"
结语
慧慧的故事带着几分荒诞,也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生活,不是单纯为了省钱而活,而是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平衡。时间、舒适和快乐,才是我们最该珍惜的"财富"。如果为了省钱牺牲了这些,恐怕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