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据权威机构新闻报道,荷兰警方在阿姆斯特丹 Nieuw-West 区的水域里,发现一具男尸,经确认为23岁清华大学毕业生罗生门,目前死因仍在调查中。
当荷兰警方用 DNA 鉴定确认水中遗体身份时,谁能想到这位清华毕业生的生命会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定格?这场持续了整整 36 天的跨国寻人终成悲剧。
2 月 23 日,23 岁的清华哲学系毕业生罗生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消失。监控显示他最后出现在公寓超市,买了泡面和矿泉水,此后再无踪迹。次日凌晨 2 点 12 分,公寓门禁系统异常激活,却未见人影出入,而他的护照、手机等物品原封不动留在房间。
当晚他回复母亲 "在做作业" 后,彻底失联。三天后,室友发现其房间有生活迹象,但无法联系本人。3 月 1 日,学校正式报警。
令人困惑的是,他随身携带的另一部手机在失踪第 10 天突然出现信号,位置锁定在西部自然保护区,警方两次大规模搜索未果。3 月 21 日,警方在新西区水域发现一具遗体,3 月 29 日 DNA 鉴定确认身份。
目前本案件有三大悬疑点:
门禁异常:2 月 24 日凌晨的门禁激活记录与监控画面缺失形成矛盾,仿佛有人 "穿墙而过"。亲属透露,罗生门曾骑黑色自行车离开公寓,却在三公里外街道消失。
物品矛盾:两部手机一部留公寓,一部带离后信号异常;护照、银行卡等随身物品齐全,与 "主动消失" 的推测相悖。警方调查显示,其银行卡消费停留在 2 月 22 日。
行踪跳跃:从超市到公园的最后影像间隔 9 天,期间无任何消费或通讯记录。同学回忆他失踪前 "专注论文",但亲友未察觉异常。
罗生门,2001年出生在中国南方某城市,其真实姓名经家属确认,并非化名。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期间表现优异,曾获生物学竞赛省级一等奖,展现跨学科能力;2024 年8月进入荷兰顶尖研究院攻读逻辑学硕士,课程强度极大,平均每周需投入 62 小时。
根据已披露的同学消息称:他性格内向善良,专注学术但不善社交,在荷兰因文化隔阂加剧孤独感;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严苛,曾因论文压力连续两周熬夜。喜欢钢琴演奏,痴迷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尤其对《罗生门》中人性复杂性有深入思考。
在罗生门失踪后,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多次敦促警方调查,并发布安全提醒。荷兰警方出动直升机、警犬、潜水队进行地毯式搜索,甚至悬赏寻找特定蓝色轮胎自行车。罗生门母亲与弟弟赴荷参与搜救,连续多日在自然保护区寻找线索未果。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死因,但围绕事件的猜测持续发酵:
有说意外落水的:发现遗体水域距最后出现地仅 3 公里,冬季低温可能导致失足。
也有称心理危机的:海外留学生 29.3% 的抑郁检出率,与他 "完美主义" 性格形成联想。
还有不排除刑事案件的:新西区犯罪率高于均值 17%,但缺乏外伤证据。
目前,荷兰警方仍在调查罗生门的具体死因,其家属已着手安排遗体归国事宜。这场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缩影,更引发公众对留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