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要“退群”?美国气候特使: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让人失望(2)

2024-11-13 15:59  凤凰网

"这场(应对气变的)斗争比一个国家的一次大选,一个政治周期的轮替要更重大,这始终会是一场重大的斗争。"

而相比于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坚定话语,接下来的媒体问答环节却又回到了一个尴尬的状态。面对一双双高举的双手,波德斯塔并不掩饰提问记者早已被"内定"的事实,他低下头,直接念出被选中的媒体和记者的名字,有时候甚至在答完问题之后无缝衔接地立马念出下家媒体,暴露出这则回答也是早早拟好的这一事实。此情此景,让笔者不禁联想起了那位一开始收回同传耳机的官员,扭头看去,他矗立在座席后面,直视前方,目不转睛。

被选中的幸运儿记者们的问题,有一些是直面技术细节的,但尖锐的问题仍然存在,BBC记者的提问非常直接:"波德斯塔先生,这会是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开始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他们有义务站出来。"波德斯塔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特朗普虽然"退群",但美国一直都在

事实上,即将再次迎来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对于中国的态度,宛如刚才回答问题的波德斯塔。即使美国准备再一次退出《巴黎协定》,并"官宣"将把气候问题放在次要位置,但在把握气候问题的话语权方面,和在对于中国减排的呼吁上,美国丝毫不会放松对中国的压力。即使历史上最大的累计碳排放国其实仍然是美国,但在波德斯塔的口中,中国必须"站出来",且换不到一句他口中的"领导作用"。

图片

2024年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会见美国总统气候特使波德斯塔,双方就循环经济议题进行交流,一同落实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来源:中国外交部

纵观历史,虽然特朗普出格的言论和举措是非常罕见的,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政治议题以来,美国一直不乏持气候怀疑论的政治势力。1997年,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0票一致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限制美国签署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或"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的条约,这使得美国无法通过《京都议定书》这一重要的气候变化条约,而随后的小布什政府更是在气候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前任克林顿政府的保守态度。在上任短短两个月后,小布什就背弃了自己的竞选承诺,不再对美国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管,同时有大量的指控认为,布什政府向科学界和媒体施加压力,要求其不向大众传播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图片

▎1997年,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中)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并于翌年签署,但因参议院反对,该条约无法对美国形成约束力。

由此观之,特朗普的种种对于气候问题的态度,可能是"侮辱性较强",但在"伤害性"上其实未必要比此前保守政治势力的反气候举措要更具颠覆性。而波德斯塔在发布会上,对于美国将继续推进应对气变工作的表态,也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美国也一直有着克林顿(戈尔)、奥巴马和拜登这样积极应对气变的总统,民主党在应对气变方面,也有着《通胀削减法案》等对于清洁能源推进至关重要的举措。美国在气候问题上所做的各项工作,绝不是一句"特朗普退群"可以概括的。

图片

▎2022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包含总值高达3700亿美元的气候支出。图源:彭博社

更为关键的是,在对待中国应对气变方面,美国从未停止过重视。1997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同中国总理李鹏共同签署创立了中美环境与发展论坛,从那时起,两国之间的气候外交就从未停止过合作与博弈。近三十年来,除了波德斯塔在发布会上对中国碳排放直接表态这样有关气候问题本身的交锋之外,围绕地缘政治、经济竞争乃至国家安全方面的"政治气候",也时刻影响着中美气候外交的晴雨表,不会随着特朗普轻视气候问题,就从双方的牌桌上"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