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的会晤究竟带来了什么?不出预料,美国,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其实根本无意向乌克兰转让"战斧"导弹,而且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更耐人寻味的是,泽连斯基对能源问题也是只字未提。在会前,乌克兰方面曾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能源问题会是两人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会谈将讨论如天然气短缺、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以及美国向乌克兰援助发电设备等重要问题。但结果却是"挂零",没有决议,没有签署协议,一切都被搁置淡化了。这显然是特朗普一手造成的,目的是为了向泽连斯基及其幕僚施压,让乌克兰当局陷入困境并被迫接受他的条件。
最终,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的整个行程以一份声明而结束。在这个其实废话颇多的声明中,只有两个能被提炼出的实质性内容:第一个是关于""战斧"导弹"的内容,泽连斯基表示由于特朗普的拒绝,导弹最终不会被部署到乌克兰;第二个是"领土问题",泽连斯基突然宣称可以以当前交火线为基础就领土问题进行谈判。
笔者之所以用了"突然"这个词,是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被提起了,在乌克兰当局之前坚持"领土问题不可谈判",并频频拒绝特朗普和普京的领土谈判要求后,这个问题被淡化了许久。
但这一次,泽连斯基的立场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他先是喊出了"军事行动必须先停止,然后再讨论和平"的口号,但他又放了一些软话,传达了愿意就领土转让进行谈判的意愿。随后,泽连斯基又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采访时说:"我们需要结束这场战争,且要从军人所在的位置开始结束,也就是说从接触线开始。"
我们继续往下看。西方媒体在"特泽会"无果而终后,抛出了泽连斯基可能参与匈牙利的"普京-特朗普峰会"的议题,但这个话题随即就被澄清。特朗普直接表示"不会有这样的峰会",并就此打住了这个话题。
之后,在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会谈后的第二天夜里,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打算为乌克兰制定一个"类似于特朗普加沙和平计划的方案"维护乌克兰的国防安全。但回想一下所谓的"乌克兰安全保障"的谈判历史(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没有出现任何实际文件),笔者合理推测,所谓"类似于特朗普加沙计划的方案"也会如过去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无果而终。
这个新"类似于特朗普加沙和平计划的方案"只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工具,是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又一次试图等待特朗普态度转变的尝试。但这种转变其实从未发生,也不会发生。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7日,美国华盛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IC Photo
在最近普京与特朗普的通话中,双方讨论了对整体路线的某些调整,可能还讨论了新的妥协方案。目前尚无特普谈判的具体细节,而且在短期内,这些细节也不太可能出现在公开层面。但毫无疑问,特朗普在一次又一次的"回转"中,始终坚持着他从第二任期开始就一直秉持的路线:即便不直接退出乌克兰危机,至少也要与其保持战略疏远。
关于这场会谈本身,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了:会谈完全是特朗普的独角戏。泽连斯基在会谈中根本插不上话,他只能就一些琐事提出异议,但都无济于事。会谈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特朗普发号施令,泽连斯基必须接受",通俗地讲,就是特朗普告诉泽连斯基,我会在布达佩斯与普京会面,之后会最终通知你后续的行动方向,并命令泽连斯基必须照做。
泽连斯基此次飞往华盛顿想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在这次会谈中甚至都没有被提及。乌克兰当局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得到了敷衍和傲慢,而特朗普则一如既往地掌握着事件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果将会谈的问题与幕后的博弈联系起来看,就衍生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乌克兰当局究竟是如何争取到这次会谈的?
按理说,这次会谈根本没有必要举行。诚然,特朗普确实曾将"战斧"导弹用作向俄罗斯施压的工具,但极限施压的成功与否是次要问题。关键在于:本次"特泽会"所有正式列入议程的问题都已提前讨论过,本可以用次级官僚通过远程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但有一个议题引起了特朗普团队的特别兴趣,而正是这个议题使乌克兰当局成功运作了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亲自会谈。
根据一些爆料,这个议题就是:拜登家族的腐败内幕。
泽连斯基及其核心圈子向特朗普及其团队承诺,将提供独家文件,证实拜登家族参与在乌克兰领土上的腐败计划。除此之外,乌克兰当局还声称手握一些其他方面的文件和备忘录,这些文件涉及民主党及其资助的乌克兰游说机构的活动,其中还含有利用美国财政资金进行腐败活动的蛛丝马迹,另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其他特朗普感兴趣的话题。在这种诱惑之下,特朗普才同意举行这次"特泽会"。
在泽连斯基的指令下,乌克兰当局举行了有全体安全部门参与的会议,随后在几周内积极准备这些"内幕材料"。正因如此,乌克兰当局的高级官员,如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和总理斯维里坚科提前飞往了华盛顿。斯维里坚科负责能源和财政援助等问题(如前所述,这些问题都没有谈出什么结果)的谈判,另外两人则专注于所谓的"独家黑料"和军事援助的问题。
但就在"特泽会"的前一天(10月16日),普京与特朗普通了电话。在这次通话中,双方极有可能就调整安克雷奇会面相关的立场达成了新的共识和妥协,并确认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新的领导人会晤。之后,俄美开始筹备布达佩斯高级别代表团会议及后续的总统会谈事宜。
至于乌克兰代表团带到华盛顿的"绝密材料",从会谈的迹象来看,特朗普对这些材料似乎大失所望。在对泽连斯基团队带来的"绝密材料"进行了核查后,特朗普认为这些材料毫无新意。换句话说,乌克兰当局试图利用"拜登议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也让这次会谈在特朗普眼中变得毫无意义,他也不再对会谈感兴趣,所以才出现了在会谈现场两人"激烈争吵、爆粗口、扔地图"的现象。
将俄罗斯比喻为1938年的德国可能不太恰当,但特朗普的言行确实很有"慕尼黑阴谋"中,英法决定捷克斯洛伐克命运的味道。
乌克兰为何总是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根源在于乌克兰的精英阶层长期以来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他们坚信只要完全顺从西方的意志,就能换来国家的安全保障与发展机遇。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乌克兰很难走上正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非乌克兰精英阶层能认识到他们不是西方的"亲密伙伴"这个事实。
乌克兰成为"失败国家"的问题正在于,无论是精英还是民众,都无法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也无法承担起自身未来的责任。国家治理的失败不能依靠狂热的意识形态去饮鸩止渴。在本次"特泽会"前,泽连斯基的情绪相当高涨,他兴致勃勃地数次宣称"自己已经成功说服了特朗普",宣称特朗普现在"相信的是泽连斯基,而不是普京"。
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耳光。泽连斯基在白宫收获的不是花团锦簇的欢迎,而是赤裸裸的羞辱。激烈的争吵、粗口和拍桌子、扔地图,"战斧"导弹、能源合作、新的财政、武器援助的话题全部谈判失败,这就是泽连斯基在白宫所收获的东西。
最让人感到无语的是,泽连斯基甚至不敢在会后"放狠话",而是被迫摆出一副"我很勇敢"的面孔,在镜头面前违心地赞扬"特朗普总统的强有力领导"和特朗普的和平计划。
当地时间10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后发表讲话,称愿意接受双边或三边会谈。视频截图
如果不是乌克兰精英对全球权力格局的扭曲理解,这场耻辱本可以避免。在乌克兰当局看来,除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其余国家都无足轻重。对于乌克兰当局而言,任何人是好是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争取美西方的青睐。
事实上,除乌克兰外,全球南方鲜少有国家对"争取美西方青睐"一事如此上心。大部分国家都注重提升自身在全球力量平衡中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你的影响力越大,你的机会就越多,其他国家也就越有可能听取你的意见。
例如美国是否向乌克兰援助"战斧"导弹一事,首先取决于俄罗斯(能否在美国决定援助导弹之前打疼乌克兰,或者能否以极高的成本让美国无法接受援助的代价),其次取决于美国(评估援助"战斧"导弹对自己的利弊)。总之,乌克兰当局根本没有发言权。但如果泽连斯基在美国宣布他无意在乌克兰领土上部署导弹,因为他希望与俄罗斯达成协议而不是升级冲突,那么局势将立即发生变化,乌克兰将真正把握住属于自己的谈判筹码,成为能够独立捍卫自身利益的第三方。
美西方现在确信乌克兰当局无论如何都会在狂热情绪的驱使下,和俄罗斯"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而俄罗斯则深知与乌克兰当局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所以,俄罗斯和美国正在反复地谈判拉扯,两方没有一个真的把乌克兰放在眼里,而是将乌克兰作为砧板上的肉讨价还价。
笔者无法理解乌克兰的行为。这不是因为乌克兰当局的想法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切实际。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不是不可能爆发全面对抗,甚至是核对抗,但这不符合俄罗斯和美国的真正利益,而且只可能源于一方或双方的误判,从而引发一些行动,使局势失去控制。乌克兰无法控制这一进程,其行为如同"尾巴摇狗",一条尾巴想要真的控制狗去做什么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乌克兰精英层和社会继续坚信唯一的胜利之道就是唯美西方马首是瞻,那么像"战斧"导弹无果而终、泽连斯基惨遭羞辱这种事一定还会继续发生,乌克兰的命运也不会真正由乌克兰人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