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产业区域发展,美国政府还将设立海事机会区,通过税收优惠促进海事产业的投资。特朗普称:"美国曾经拥有伟大的造船业,如今却大幅衰落,但我们很快将重新崛起,这将对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政界对中国造船业警惕升级
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出的18项行政令措施,其核心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在全球海事领域的主导地位,并致力于重振美国造船业。这一急切举措的背后,是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
2024年,中国造船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技术层面,中国也在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订单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交付,标志着中国成为了少数掌握三大"造船皇冠"技术的国家之一。此外,凭借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全球60%的船队至少含有一艘中国船舶,40%的船队中四分之一为中国制造。
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崛起,美国政界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2024年年末,《华尔街日报》上连续刊文,夸大中国的造船能力和商业船团规模,以此炒作所谓的威胁,并声称美国商船在全球的占比仅为1%。
(图源:新华社)
2025年1月,拜登政府发布了301调查报告,指控中国通过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非市场手段"主导海事领域,并提出对中国船舶停靠美国港口加征100万至150万美元(724万至1085万元人民币)费用的建议。
同时,《美国船舶法案》中的一项条款显示,美国政府希望对许多挂美国船旗的船舶在"受关注国家"的船厂进行的维修工作征收200%关税,尽管条款中并未特别提及中国,但法案的主要发言人明确指出,这一措辞是针对中国的。
特朗普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了拜登政府的政策框架,并进行了升级。新政策不仅延续了对中国造船业的遏制策略,还要求美国出口货物的1%由本土船舶运输,到2032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5%。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计划推动北极航道控制,以遏制中国的"冰上丝绸之路"。这一系列政策不仅延续了拜登政府的框架,还进行了升级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