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僵硬刻板的管制思路。在他们看来,城市的公共设施是约束人、甚至驱赶人的器具,而非拥抱所有人的容器。对露宿者而言,钢管长椅也好,斜坡长椅也罢,传递出来的是"你不配""你最好别来""你高攀不起"的信息。也难怪有网友指责这些设施是"不人道的"、"野蛮的"和"不光彩的"。有网友甚至说,怕人躺卧,那就把涵洞也封了吧!
别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很多街头露宿者也不是想露宿,如果有床睡,有个遮风挡雨处,如果一天的收入能够支付房租,他们何苦在外找罪受。与其说是他们的落魄"污染"了市容,不如说是管理者的冷漠让城市蒙羞。
当对"体面"的考量超越服务的便利,并凌驾于服务之上时,这些长椅其实已经走向了其功能的反面,成为一个个躺着的雕塑,向人发出无声的批评。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安放在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哪一个都不会从天而降,而是经过了种种复杂、严格的程序才落地的。事先要有规划,有设计方案,还必须获得城市管理部门、住建部门等审查备案。
这也让人纳闷,这么长的决策实施链条,为啥没有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采购铁管、焊上,再拆掉,把正常的椅子换成坐不下去的斜坡椅,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导致公共财政因此折腾而受损。
同样是在长椅上做文章,有的城市大气多了。据报道,近年来,随着城市流行City Walk,上海公共空间里的休憩座椅不仅数量逐渐变多,样子也各有特色。有"书本"形态的座椅,有"红飘带"座椅,有"花架+"座椅……也没听说这些座椅不欢迎露宿者。
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一定是在细微处特别见精神。一条长椅,体现了城市的态度,也标志了城市的水位。如今很多城市都在"抢人",如果连一条长椅都要跟人斤斤计较,又怎么好意思标榜自己的格局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