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刷屏之后,与少林寺相关的收入再次被放在聚光灯下,每年超过10亿元的资金去向成谜。
上周末,坊间突然传闻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抓,引发吃瓜群众围观。27日晚间,少林寺官方网站终于发出消息,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前,释永信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是在2025年7月8日。
每年超10亿元资金去向成谜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报中提及的"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等表述极大的引发了外界关注,特别是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更是引发各界围观。
相关媒体数据显示,2010年少林寺的旅游收入,一度占据登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主要围绕少林寺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也约占地方财政的1/3。据嵩山旅游部门数据,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而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2019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
这每年巨额收入的最终流向,外界虽然难以具体掌握全貌,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除了部分门票收入流向了当地国资之外,其他与少林寺有关的收入或都过种种渠道流向了释永信控制的公司。
透过少林无形资管编织资本版图
据少林寺官网介绍,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生于1965年,安徽颍上人。1981年到少林寺,礼第二十九代方丈释行正长老为师。1987年,行正长老圆寂,承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1999年,荣膺少林寺方丈。之后各种头衔便接踵而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
释永信这一路"升迁"路径,简直是开挂。
据《理财》报道,登封市委宣传部的孔玉锋更习惯称之为"永信师父"。当记者问起他对释永信的印象时,他笑着说:"永信师父绝对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如果他不出家,绝对是一个适合玩政治的主儿。"在登封,与孔玉锋有着同样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就连出租车司机提起释永信也说他"很会做买卖",也"很适合当官"。
少林寺的商业化始于1997年,当年少林寺成立了实业公司,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2002年,创办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出版有《少林功夫》等图书;2007年,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同时也在少林寺常住院内经营餐馆;2008年5月,一个名为"少林欢喜地"的淘宝店开业,经营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
2008年12月9日,释永信创办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为实际控制人,持股80%。自此,承担少林寺商业化运作重要平台的少林无形资管登上历史舞台。
除了对少林及少林寺自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少林无形资管业务还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武术交流,文化演出及经纪服务,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自2008年成立至2022年4月,少林无形资管先后投资了16家公司,最大单笔投资金额达1600万元,总额近8000万元,范围涵盖茶叶、文化、旅游等领域。
通过少林无形资管,释永信共计拥有对18家企业实际控制权,包括卷入2015年举报风波中的少林欢喜地。释永信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化运营体系。通过多年发展,其业务已涵盖文化旅游、知识产权运营、大健康产业及新兴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商业"模式。
而这部分收入,也源源不断的流入了释永信控制的企业中。
据栗滴财经报道,2003年释永信重启的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通过"非遗传承+现代工艺"包装,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
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初期仅售卖佛珠、禅修垫等用品,2015年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如"扫地僧"玩偶),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
武僧团巡演也是少林寺收入重要一部分。1999年率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
部分门票收入流向当地国资
此外,少林寺还有一笔不菲门票分成收入。据嵩山旅游部门数据,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其中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2019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
登封当地曾和少林寺约定门票收入的30%归少林寺,70%归政府。少林寺此前曾向媒体表示,这些收入其中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的生活,10%用来做慈善。但少林寺方面曾多次以各种方式表示对嵩管委拖欠其相关门票收入的不满。
2013年9月20日清晨,数名身着僧衣的男子在塔林的围栏上挂起横幅。横幅上书"少林寺门票30%用于恢复重建支持慈善使少林文化走上世界"、"试问嵩管委分得少林寺门票70%去哪儿了?求真相"。条幅内容虽未直接点名,但藏身嵩管委背后的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亦未能避嫌。
2013年11月,嵩山少林寺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违约,要求后者支付近5000万元的门票分成款,以及延迟支付违约金200多万元。
少林寺提交的诉状称,2009年12月30日,该寺同嵩管委签订协议书,约定由嵩管委统一管理嵩山少林寺景区门票的经营业务;按照少林景区票面价格每人次100元实行分配,少林寺按每人次30元分得门票收入,含常住院、达摩洞、塔林和初祖庵景点,不负担其他费用;嵩管委将收入按月支付给少林寺。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到,嵩管委代卖少林寺门票,但并未按照约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少林寺应得的门票分成款,并长期拖欠,少林寺财务人员多次上门讨要但对方不予理会,已经侵犯了少林僧团的合法利益。
不过少林寺门票大部分收入确实没有归属少林寺。
2009年12月9日,登封市市长郑福林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该市与港中旅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有关事宜。根据次日印发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显示,会议将合资公司的名称确定为"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主营"旅游开发投资、文化产业开发、旅游地产"等业务,"新公司争取2011年上市"。
在新组建合资公司的股本结构方面,港中旅以现金入股方式控股51%,登封市政府以实物和现金方式占股49%,合资年限为40年。而广受争议的嵩山风景名胜区(含少林寺在内)的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权"不再进行评估作价",登封市"通过门票收入分成实现特许经营权价值"。
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拥有独家管理及经营嵩山风景名胜区辖下的少林景区、中岳及嵩阳景区门票销售、代收销售收入和停车场业务授权。
原嵩管委副主任景水环提到,港中旅表示3年内上市,进行旅游小镇开发事宜,每年必须达到3000万元的利润。但结果却是港中旅并未投入多少资金,反倒是每年白白从这嵩山风景区门票收益中分出最大一块拿走。
这种情况最终出现变化是在2021年,2021年1月25日,港中旅发布公告称,已与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以2.55亿元的价格转让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嵩山少林")51%的股权,正式脱手嵩山少林品牌。最终,嵩山少林另一股东嵩山少林文旅集团决定收购,收购价为2.55亿元。
目前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已经更名为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由当地国资登封天地之中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自2022年开始有意识收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4月,少林寺爆出买地的消息,当时郑州以挂牌方式出让了郑东新区一宗商业、商务用地,最终由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价格4.52亿元。河南铁嵩背后是释永信,其通过少林无形资管控制着河南铁嵩。随后,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引发了部分人对佛寺"清心寡欲"原则的质疑。
随后释永信的商业版图开始有意识的收缩。天眼查显示,目前释永信名下关联企业仅剩下10家,其中一半已处于吊销或注销状态,仍正常存续的企业分别为:郑州市佛教协会、二七区显圣寺、三门峡市陕州区熊耳山空相寺、荥阳市洞林寺、许昌市魏都区龙化寺,释永信个人没有在其中任何一家中任职,仅担任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