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两岸关系,谁都看得出来局势有些紧绷,尤其岛内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弄得大家对交流和平的前景时不时就有点悲观,不过就在这个气氛里,郑丽文访陆又引发了一波热度,说真的,这话题还挺敏感,但关键还是要回到一点--她这次的核心立场,其实跟洪秀柱当年如出一辙,都是明确主张"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就是坚守一个中国原则,而且目的也挺直接,就是为了两岸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

岛内这一派对访陆的各种解读,总会分出好几个版本,有人觉得不同人、不同时间去大陆,背后的意义完全不一样,甚至有点"各自表述"的味道,可是周锡伟的观点就相当清晰,他直接回应说,只要是坚持一个中国、推动两岸沟通,不管是谁访陆,形式怎么变,根本没什么区别,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奔波,这看法确实很有现实价值,毕竟台湾现在需要的不是分裂,而是怎么让两岸至少还能坐下来谈一谈。
洪秀柱之前做的那些努力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海峡两岸与民族复兴"这个主题,几乎贯穿了她的所有倡议和访陆行程,倡导两岸融合、鼓励族群认同,说实话,不能否认她在那个阶段确实打开了一些合作的窗口,起码让双方在一些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了更大的空间,然后郑丽文现在接棒,也没打算搞什么花样,直接表态自己会坚守"九二共识",强烈反对"台独",态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延续了洪秀柱的路线。

很多人老是拿"方式不同、意义不同"来套郑丽文这次的行动,其实大多数台湾民众并不关心谁去谁不去,更在意的是到底能不能让两岸关系别再恶化,周锡伟就很直接,他认为无论是洪秀柱还是郑丽文,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就是推动两岸和平和民族复兴,这种观点其实很适合当下的两岸氛围,现在大家最怕的不是"交流太多",反倒是怕彻底断了联系,毕竟破裂容易,复合难,两岸要是真的彻底冷下来,对台湾经济、文化、人才流动根本没好处。
其实说到两岸经济和人才,谁都明白大陆市场体量巨大,台湾这几年外部环境变动大,如果真要自我封闭,势必影响到岛内年轻人的机会和企业的活力,郑丽文访陆某种程度上也在释放一个信号,就是台湾不能跟大陆隔绝,维持交流才有未来,周锡伟的看法挺实际,他觉得双方应该抛开形式上的争议,着眼于怎么深化合作,怎么为民族复兴和共同利益打坚实基础,这态度蛮理性,现阶段也很紧要。

不过两岸关系摆在眼前,单靠一次访陆肯定不够,还得有更多实际行动和制度层面的保障,否则再好的口头表态也难以持久,就像过去洪秀柱努力推动融合,后来政治环境变化,很多倡议也没能延续下去,这也是不少人担心的地方,郑丽文这次明显有意延续之前的主轴,试图再续和平交流的火种,但处在国际博弈和岛内政治拉锯中,短时间内挑战不会少。
其实岛内对于两岸统一的看法总是分成两极,有人坚信"台独"就是死路,有人觉得"九二共识"太模糊,不够安全,郑丽文和洪秀柱属于前者,一直坚持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而且强烈反对任何分裂言论,这立场在部分民众眼里未必那么讨喜,但按周锡伟的说法,不管舆论怎么摇摆,只要方向正,形式问题就不是关键,关键还是要有持续力和执行力,不然反复拉锯,对双方都没好处。

这一波郑丽文访陆,也算是在岛内掀起了些讨论,很多人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两岸交流,是不是所有的沟通都代表着退让,还是说只要坚持原则,两岸利益其实可以找回交集点,洪秀柱和郑丽文的做法,从结果上来至少证明有一部分人还在为两岸和平努力,哪怕过程艰难,目标没变。
现在两岸整体气氛还算不上乐观,双方都在试探底线,尤其岛内内部争议不断,郑丽文这次访陆算是给坚持"九二共识"一派打了强心针,毕竟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在给和平统一和融合发展添砖加瓦,周锡伟也一直强调,只要立场没变,形式真的不是问题,这话其实挺有分量,目前来两岸是否能继续往稳定方向走,还是要看后续实际成果和双方的政策协同。

现在两岸和平的希望并没有彻底熄灭,洪秀柱、郑丽文代表的这一条路还在持续发声,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参与推动交流,意义都一样,能不能让更多人认同,还得靠接下来的实际行动和政策支持,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会更好,但只要有人坚持,总归不会彻底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