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之后,印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5月3日,印度禁止该国用户访问巴基斯坦演员和板球运动员的社交平台账户,并停止两国间的邮政服务;巴基斯坦海事局则宣布,禁止印度船只进入该国港口。
印巴局势再度升级,成为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国际局势的又一注解。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26个无辜生命在3名袭击者的枪下消逝,印度第一时间将该事件定性为"巴基斯坦资助的恐怖主义",称将采取一系列强烈报复措施,巴基斯坦则坚决否认与恐袭事件有关,并表示自己的"130枚核武器可不是摆设"。印巴互不妥协让步的强硬态度及系列反应,已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且不排除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熟悉的对抗节奏
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不出意外地指责巴基斯坦,并祭出暴风骤雨般组合拳: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暂停河水共享、废除贸易协定,甚至切断印度河上游水源。
将水资源进一步武器化等长期预案的激烈措施付诸实施,表明印度的行动并非单纯的反制,因为针对此次恐袭事件的调查结果还未明了,甚至权威的调查都还没有启动。印度之所以如此快速地作出一系列激烈反应,是试图尽快争取国际同情,坐实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的"铁证",给巴基斯坦安插"理想"的罪名和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