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夫妻生了4个儿子,因太穷送走两个,四个儿子却都成亿万富翁

2025-09-09 09:33  头条

你能想象吗?在上世纪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有一家四川农村夫妻,生了四个儿子,没钱养活,只能忍痛送走一个。可几十年后,这四兄弟居然全都成了亿万富翁。甚至,有的还当上了中国首富。说起来,真是让人想不到。

话说回来,故事的开头并不光鲜。那是1950年代,四川新津县古家村。这里出了名的穷,村里人都说"有女不嫁古家槽",日子有多难,谁家都清楚。刘家就是那时候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普通人家。

家里五个孩子,四个儿子,最小还是个女儿。父亲刘敦桢本是个文化人,年轻时当过县法院院长,后来做了老师,母亲也是小学教师。家里看着热闹,其实日子过得紧巴巴。工资加起来,养活七口人,真是杯水车薪。

就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因为干农活伤了手,再也没法出去给孩子们上课补贴家用。收入一下断了,家里更拮据。夫妻俩整夜睡不着觉,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越吃越多,家底却越来越薄。那个年代,家里儿子多,哪家都愁。最难的事,还是做父母的不得不面临。最后,刘家夫妻俩做了一个人人都不愿意走的决定:把孩子送人。

他们想了半天,既舍不得哪个,又都想给孩子一个活路。最后竟然用抓阄的方式,决定送走哪个。三儿子刘永美被抓中,被送给了条件还不错的陈家。陈家人把他当亲儿子养,不但吃穿不愁,还供他读书。更难得的是,陈家并没断了他和刘家的联系。

事情就这么定了。可命运的路,从来不会让人轻松。剩下的三个儿子,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和妹妹刘永红,还是得靠自己。老大、老二学业不错,家里再困难,也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家里人没钱供,只能靠自己考奖学金、打零工,能省一点是一点。

后来有了点起色,全靠兄弟间拧成一股绳。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风刚吹起来,刘家四兄弟就开始琢磨着怎么赚钱。养猪、种地、搞副业,什么能挣钱干什么。刘永好最有生意头脑,带着兄弟们一块试水,养鸡、卖饲料,慢慢攒了点本钱。

真正的转折点,是1982年。政府鼓励农村办养殖业,几兄弟一合计,干脆合伙开了个饲料厂。工厂没人手,就亲自上阵,从搬运到推销,全都自己来。刘永言负责技术,刘永行盯生产,刘永美跑市场,刘永好掌控大局。兄弟分工明确,互相补台,谁也不拖后腿。第一年,厂子虽然没赚多少,但总算是站住了脚。

有了第一桶金,四兄弟的思路就彻底打开了。刘永好带头,兄弟几个合伙成立"希望集团",主攻饲料和养殖。几年下来,"希望"成了全国最大饲料企业之一。1990年代,"希望集团"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了分厂。兄弟几个一边干,一边琢磨怎么分工更高效。慢慢地,各自带队,创业分流,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子。

刘永好专注做大希望集团,后来跨界农业、金融、投资,成了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还当过中国首富。二哥刘永行另立门户,搞起了东方希望,主做化工、能源,身家同样惊人。三哥刘永美创办了通威集团,专注水产和新能源,也成了行业巨头。大哥刘永言搞高科技,办了阳光高科,主攻生物技术。他们各自闯出一片天,但兄弟情分一直没变,遇到难处,彼此拉一把,谁也没落下。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四兄弟不光全成了亿万富翁,还都上过福布斯富豪榜。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还愁吃不饱饭的四川农村孩子,能混出这样的成就?

很多人感慨,苦日子反倒成了他们的底气。兄弟几个都说,小时候的苦,反而让人更能扛事,更懂得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