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 编辑/郭光昊】
高市早苗正式担任日本首相不到一个月,中日关系这根"细细的线"就被她轻易挑断了。
11月7日,高市在国会答问时宣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出动军舰并使用武力,可能会构成"存亡危机事态",自卫队将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一发言"超越历届日本内阁的既有立场",在台湾问题上跨出了危险一步,立刻招致中方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对这一言论存在反对声音。一方面,立宪民主党等主要在野党明确反对高市此番发言。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官僚系统内部普遍表达忧虑。《朝日新闻》称,政府内部认为这次是"踩到了老虎尾巴"。他们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出发,认为就连美国也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模糊立场,高市此举并不明智,反而破坏了已经出现回暖势头的中日关系。
而在高市发表"暴论"的背后,是处于混乱中的日本政治。
前日本外务审议官(副部长级)田中均10月刊文分析称,自民党本是一个各派系林立的"杂货铺",但在选举压力、新民粹政党的冲击下,石破、岸田等稳健派与以高市为代表的激进右派矛盾激化,几近分裂边缘。公明党也和高市分道扬镳。
就连保守大报《读卖新闻》也感慨,在这样的领导者之下迎来创立70周年的老牌自民党,正要踏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考验。
日本问题专家、历史学者沙青青告诉观察者网,他注意到,此前有日媒援引多方消息称,高市本人性格"孤高""固执",但同时缺乏外交经验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自民党和执政联盟内部制衡力量的流失,令极端右翼势力更加有恃无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认为,高市如此气焰嚣张有其个人性格原因外,还与日本社会整体右转倾向分不开。
笪志刚分析指出,高市此举目的在于破坏中国主权、中日关系,同时为加速日本军事突破、修宪,甚至依靠美国"印太"战略来实现区域主导权制造外部口实,创造舆情和民意条件。日方唯一没想到的是,中方会如此动怒。
"考虑到中日关系大局,避免涉入台海冲突符合日本本国利益、经济界及民众诉求,"笪志刚告诉观察者网,若高市继续执迷不悟,"选择跟中国开战,日本将走上一条不归路"。他强调,从国力、实力、民意等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日媒
日媒担忧:高市已越线
根据日本《安保法》,在日本本土没有受到直接攻击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认为日本处于"存亡危机"状态,满足"日本生存受到威胁,且国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明显面临根本性颠覆的危险"等条件,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参与他国之间的战争。
"作为首相,她是否意识到自己言论的严重性?"《东京新闻》11日发表社论称,高市涉台表态"过于鲁莽轻率",同时凸显出《安保法》有关"存亡危机"定义模糊不清的危险性。文章批评称,高市不应因"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一时冲动"而发表轻率言论,应当意识到自身立场的分量。
《东京新闻》还提及,日本早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方一个中国原则。"所以我们如何根据《安保法》得出日本可以介入台海冲突的结论?"
《朝日新闻》10日写道,高市的表态,意味着若台湾局势恶化,自卫队可能与美军共同采取武力行动,"而这已超越历届内阁的既有立场"。日媒担忧,原本有望推进的中日关系出现停滞的可能。
报道认为,在中方强硬表态后,高市其实已经后退一步,表态自己不再发表类似言论,其背后原因在于政府内部弥漫的危机感。防卫省相关人士表示:"就连美国都采取'模糊战略',对涉台事务不明确表态。高市本该像历任首相那样使用含蓄措辞。"还有外务省干部抱怨:"拜托首相不要自说自话,照着准备好的稿子念就好了。"
《每日新闻》12日解读称,高市此番罕见表态,充分彰显了她对继承安倍路线的强烈意愿。
但报道同时指出,因担心引发外交事件,安倍卸任后才强化相关表述。对此,自民党内部也存在担忧的声音。有自民党干部认为,高市内阁"不能简单照搬(安倍路线),必须进行升级迭代"。
一名自民党防卫政策核心人物严正指出:"若在涉台问题上草率下结论,中国不会坐视不理。当前政权已突破既定底线,必须认真考量此举对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
"危险""鲁莽""无知"…
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在日本国内招致各界人士非议。
"我非常惊讶,我感觉到了她单方面行动的危险,"立宪民主党总裁野田佳彦表示,"以往的首相都对此有所保留。此举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影响。"
立宪民主党议员辻元清美12日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指出高市言论中存在的"事实错误"。她提到,集体自卫权的行使对象限定为"国家"和"联合国成员国",不适用于台湾地区。
"因此,高市的回应只是她的个人意见,与政府的统一立场相悖,"辻元清美同时质疑称,是否会有其他国家领导人会在正式场合做出类似主动介入域外冲突的事先声明,就连特朗普都选择采取"模糊策略"。

立宪民主党议员辻元清美 日媒资料图
作为日本新右翼代表,桥下彻赞同高市早苗的观点,但认为现在公开表态的时机不对。他11日接受采访时声称:"说出来没问题,但应等到日本拥有实力之后再说……日本目前没有与中国对抗的自卫能力。"他还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西方的态度是"韬光养晦"。
"我最担心高市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桥下彻称,"一旦当上首相,就不能再说这样的话了。然而,很多支持高市的政客和支持者都发表过极端言论。我担心她会被某些人怂恿,做出更过激的事情。"
日本政治学会前任理事长、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山口二郎近日在社交媒体连发多文,公开谴责高市相关表态。
"这是极其鲁莽的行为,暴露了右翼鹰派政客对战争现实的一无所知"、"若中美因台海局势发生冲突,那么面临'存亡危机'的是日美安全体系,而不是日本自身安全"……
13日,他再次发文抨击高市:"自她散布外国人虐待鹿的谣言以来,高市的坏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为讨好右翼支持者而一时冲动散布虚假消息。这一次,她将这种做法延伸到了国家安全领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麻烦。她会不会继续重蹈覆辙呢?"

推文截图
在此之前,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多次发文表示,高市炒作这些说法,似乎是想煽动危机,从而主张加强军备。他强调,中方要求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日本也表示尊重这一立场。因此,日本不应干涉中国的内政问题。
"人们常说,越小的狗越会叫。叫得越响,越容易给人一种强大的印象,而对此产生的期待就越多,但它终归不是大狗。"鸠山由纪夫接受采访时谈到,"不过,现在的日本社会似乎更倾向那些叫得响亮的人。于是,高市女士自然就在这样的风气中被推选为首相。"
一时冲动,还是精心策划?
根据日媒相关报道以及日本政治人士分析,日本国内相当一批人认为,高市早苗是"一时冲动""轻率鲁莽"酿下此等大祸,并称这与她自己的性格密不可分。
日本《读卖新闻》15日报道提到,高市身边的人都认为她"固执"且"听不进别人意见"。她在党内以及政府内经营人脉经营这件事上刻意保持距离,"独自埋头钻研政策"已成为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自10月5日出任自民党总裁翌日起,高市在一个多月内未曾进行任何一次外出餐叙。
报道提及,高市本人似乎将此视为一种美学理念。1997年,在与自己仰慕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会面后,她曾在杂志文章中写道:"有人形容她'在没有结交任何亲密朋友的情况下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与之见面后,我同意这种说法。"
日本《周刊新潮》政治部主任则评价:"高市倾向于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借用别人的话……"
"相比照着稿子生硬朗读,以自己的语言来陈述,透过电视或广播所传达出的印象无疑要好得多。但问题在于,一旦言论偏离历来政府的既定立场,或不慎刺激外国,最终往往不会给政府加分,反而更容易成为扣分项目。因此,从外交界人士的角度来看,这类风险必须谨慎避免。"
《周刊新潮》14日刊文称:"目前,对于高市言论是经过精心策划还是一时冲动,各方意见不一。"
高市的一名前事务秘书显然认为是前者。他认为:"高市此番言论或许是针对那些与她意识形态、信仰和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如果她事先预料到并精心策划了这些言论,那她会认为,即使造成一些混乱,但内阁支持率仍然很高,可以控制局面,不会演变成重大问题。"
"日本政治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日本政治正处于严重危机之中,"田中均10月15日在《每日新闻》刊文,如此警告道。
当时,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公明党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首相之位悬而未决。他在文中指出,不能简单只关注高市能不能凑够票数当首相,更应聚焦于当今日本政治的深层缺陷。
田中均谈到,自民党曾被形容为"杂货铺",内部包含从右到左各种思想倾向的派系。自民党总裁选举过程虽是传统的"密室协商"模式,缺少透明度,但各派系竞争激烈,可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在"政治献金"丑闻爆发后,原安倍派和原二阶派被疏远,同时自民党的右翼选民流失至新兴右翼政党。因此,为巩固基本盘,自民党右翼在总裁选举中力推高市,并以右翼人士巩固领导层。
文章称,现在,保守中间路线已被右翼取代。"安倍继承者"高市、"厌恶石破茂"的麻生太郎,以及此前因"政治献金"丑闻被边缘化的原安倍派成员等右翼人士基本实现了回归。
近日,高市涉台言论引发轩然大波,田中均连发多文予以谴责。11月14日,他再次在《每日新闻》刊发署名文章,质疑"高市刻意炒作台海问题的意义何在?"
田中均表示,高市相关表态显然体现了她的"个人信念",但"我认为,高市应摒弃个人信念,认识到台湾问题是可能一触即发的重大安全保障课题"。他提到,特朗普政府寻求中美关系稳定,避免谈及台湾问题,而高市却在此时"刻意刺激中国","由此可见高市内阁的不稳定性"。
《读卖新闻》在14日的报道中,表达了与田中均相似观点。
报道认为,过去的自民党总裁多由各派系的领袖或高层担任,他们一方面费尽心力在党内进行意见与利益的协调,处处设想周到,一方面在竞争中力争上游。与代表社会不同群体的其他派系既竞争又结盟,也往往成为其作为首相的重要实力来源。
然而,自2024年起,党内派系相继解散,只剩麻生派尚存。自民党内部难以再形成明确的组织性力量。在这样的情势下,几乎从未正式隶属于任何派系、个人色彩鲜明的高市,却凭借党员的高人气攀上党魁之位-。这一格局正鲜明反映了自民党当前的现实。在这样的领导者之下迎来创立70周年的自民党,正要踏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考验。

推文截图
沙青青则向观察者网提到,最近几天,石破茂频频透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数日前,石破茂接受电台采访时公开表示,政府不适合发表类似"决定性言论",公开批评高市的发言。
11月13日,石破茂接受日本杂志《地平社》采访,结束后手拿着12月刊杂志拍照,并发表在社交媒体平台。《地平社》一名本意为"地球和平",且这一期杂志的主题为"战后80年反思"。沙青青称:"我认为,石破茂此举是在间接表明自己对高市早苗的反对立场。"
专家:日本需避免走上不归路
笪志刚指出,高市如此嚣张的气焰,既有其个人原因,也有日本社会原因。
他谈到,高市本人素来有"右翼、强硬、对华鹰派"标签。当选之后,高市支持率较高,体现出日本社会整体向右转。同时,自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也出现变化:长期以来作为"刹车板"的公明党退出,同样持强硬右翼立场的维新会加入其中。保守势力在自民党中占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高市才敢于这么发声,"笪志刚推测,高市内阁的执政目标包括:追求国家防卫力量的突破,增加军费;加快推进修改宪法,建立国防军;突破无核三原则,即"不生产、不引进、不使用核武器";以及大力推进"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
他认为,高市并非因为不谨慎或缺乏答辩技巧而做出相关发言。与其说是冲动,不如说是她把真实想法通过国会辩论暴露出来。
他说,高市很有可能是有意为之,释放窥探气球,旨在破坏中国主权、中日关系,同时为实现日本军事突破、加速修宪,甚至依靠美国"印太"战略来实现区域主导权,制造外部口实,创造舆情和民意条件。在日本国内,对华强硬有助于高市提高右翼阶层的支持度,是她在政坛博弈时的政治筹码。
"日方可能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中方会如此动怒。"笪志刚如此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中日关系建交以来,一直处于曲折发展状态--虽有曲折,但总体稳定。在此期间,两国间虽有分歧,但可控,没有突破红线。但高市此番发言踩踏中国关于主权和领土统一红线。
"如果日本拒不收回言论,不对此深刻反省,我相信此事件会对中日关系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影响到中日间高级别磋商、民众好感度、团体旅游、企业合作等等层面,"笪志刚称,高市此类言论,还会影响到整个东北亚、亚太区域局势,不利于多边合作。
"发生这个事情,在我意料之中",沙青青称,"上个月高市刚当选自民党总裁时,我在接受观察者网访谈时就推测,高市未来肯定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做出极端不当的表达,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僵化。"
沙青青表示,高市此番表态,与其本人风格以及日本当下政治环境脱不了关系。
他说,有日媒会将高市的执政风格形容为"固执己见""不爱采纳意见"。高市喜欢用"自己的话"去发表意见和阐述政策,以此来"立人设",但她同时缺少外交经验和历练。
同时,在自民党内部,中间派和稳健派被边缘化;在执政联盟内部,此前一直充当"刹车片"的公明党与自民党分道扬镳,换上了更激进的维新会。缺乏制衡,也是此次风波的一个重要政治背景。
"但无论是所谓失言,还是有意为之,高市造成的恶劣后果已经无法改变。"沙青青指出,高市本人可能正进退两难。一方面,她需迎合民粹情绪;但另一方面,中方一系列的强烈反应证明了事态的严重性,而日本政府内部以及自民党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
他举例说,早两天,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小林鹰之曾口出狂言,声称"可以考虑驱逐中方外交官"。但据共同社报道,今天(15日)在外交部发布旅游提醒后,他的语气立刻就降调了,表示"应该冷静对待,将继续对话,努力实现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沙青青表示,自民党刚迎来建党70周年,现在本就四分五裂,处于多事之秋。同时,高市"独狼式"风格,同样对自民党党内团结非常不利。他预测,此次风波或化身导火索,导致自民党内部势力出现新一轮洗牌或进一步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