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究:马齿苋可在40小时内清除肝脏80%的毒素,是真的吗?

2025-10-24 11:20  头条

初夏的清晨,赵阿姨在菜市场转了三圈,终于从摊贩手里抢到一大束新鲜的马齿苋。她笑着告诉邻居:"听说马齿苋煮水喝,不到两天,肝脏的毒素能清掉大半,医生都说好!"邻居们将信将疑,

但这几天,关于"马齿苋能在40小时内清除肝脏80%毒素"的说法,实在太火了,无数短视频热推、科普账号搬运,甚至有电视嘉宾现场推荐。可这神奇的"清肝神器"真的靠谱吗?背后有没有被夸大的成分?赵阿姨边打包蔬菜,边嘴角留着疑问。

其实,关于肝脏和"排毒",远比我们日常想象得复杂。40小时清除80%肝毒,听起来像是速效药水的承诺,但人体的真实机制真有这么简单吗?今天,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还原这场"马齿苋神话"。

40小时清肝80%毒素"的热议源于一篇传播极广的"研究报道"。不少人看到"哈工大研究"、"权威期刊发表"便开始信以为真。但翻遍国内外权威医学数据库(如PubMed、中国知网等),并没有能直接证明这个具体数值的数据。

媒体引用的其实是一项针对小鼠模型的基础研究:灌胃给予马齿苋的多糖提取物,的确在40小时后让部分肝酶指标出现改善,但"清除80%毒素"这一数据,并不存在于任何实证医学文献中。

更值得警惕的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对应到人类身体,远不是简单公式换算。"肝毒"本身并不是一个临床医学上的标准名词。

我们在医学上讨论的肝脏解毒,主要指肝脏代谢药物、酒精、脂肪等能力或肝细胞状态的好坏,而不是能够用某一个百分比或小时数量化的"有毒物质堆积"。

现实中,肝脏的功能维护靠的是复杂的酶系统与免疫机制。比如著名的谷胱甘肽(GSH)抗氧化系统、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等,是肝脏维持"解毒"能力的关键。

马齿苋中确实含有丰富的黄酮、多糖和植物Omega-3脂肪酸,这些成分对人体有一定抗氧化、抗炎作用。一些小型基础研究发现,马齿苋多糖对脂肪肝、氧化应激造成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但这绝不能演绎成"清肝神药"或"精确数值"。

更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上应用马齿苋时多强调其清热利湿、滑利通便的特性,而现代营养学角度则更加注重其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膳食补充价值。没有权威指南支持"超大剂量、短时间集中食用"能安全且高效排肝毒。

盲目迷信"排毒王"可能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让我们再回到赵阿姨的例子。如果参照网络流行说法,长期大量食用马齿苋,盲目期待"速效清肝",反而可能带来多重健康风险。

有一位慢性乙肝患者,听信偏方每天喝自制马齿苋浓汤,结果不到两周出现了恶心、乏力、尿黄等症状,医院检查发现其转氨酶升高了三倍。类似"中药性肝损伤"在门诊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自制浸泡液或与药物合用的情况下。

马齿苋属于性寒滑利的草本,过量食用易诱发腹泻、电解质紊乱甚至肝功能异常。而且很多肝病患者肝脏原本代偿能力较低,额外摄入未经充分验证、剂量不明的草药,极易加重肝脏负担。

2019年中国肝病年会数据指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三成以上是因中草药不当使用导致,马齿苋也在其中。

另一方面,过度聚焦某一种"排毒食品",往往掩盖了导致肝损伤的真凶,脂肪肝、酒精、药物、病毒、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和生活作息紊乱。临床中出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久坐、熬夜引发的脂肪肝,光靠草药没有任何根本意义。

一旦轻信网传"40小时清毒80%",还容易拖延正规治疗的时间窗口。甚至有个别早期肝癌的中老年患者,误以为吃草药能调理好最后延误了病情,错过了救治的机会。

科学养肝:远离神话,有效保护肝脏这样做

如果真的关心自己的肝脏健康,该怎么做?答案其实很朴素。

保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才是保护肝脏的王道。肝脏的"排毒能力"依赖酶系统和细胞功能是否健康,这需要长期的健康饮食(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稳定的肠道微生态和充足的休息来维持。科学证据最扎实的措施,是戒烟限酒、避免药物滥用、不乱服保健品或偏方。

有肝损伤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不适情况如食欲下降、黄疸、右上腹不适、皮肤瘙痒等,别在家"自我调理",而是应尽早到医院完善肝功能、B超等检查,确定原因。

马齿苋可作为膳食组成,如凉拌、热炒、入汤,适量进食无碍。但绝不能抱"吃了就排毒"的幻想,也不建议"连吃几斤"或用自制浓汤灌肠。任何食物,过犹不及,科学摄入才健康。

不要替代正规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脂肪肝等高风险人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取证据充足的药物和管理措施,而非寄望于某种食物奇迹般"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