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8次!64岁男子肝脏衰竭,子女痛哭:劝了多次都不听

2025-10-07 14:30  头条

64岁的老王,最近频繁出入医院。起初只是觉得口渴、乏力、尿频,没当回事。谁知几天后突然全身浮肿,连走路都喘不过气。

检查结果出来那一刻,他的妻子愣住了--严重肾功能损伤,已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早期。

医生问他:"平时喝水多吗?"
他答:"一天七八壶茶,还不算晚上那两杯凉水。"

医生摇头:"你这是喝水喝出来的肾病。"

一口气喝水,等于慢性伤肾?

很多人以为"多喝水有益健康",但什么都讲个度。老王的问题在于:喝得太猛、太频繁。

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水总量约为 1500~2000毫升,包括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分。但老王每天直接饮水超过4000毫升,且集中在短时间内喝下。

这会对肾脏造成持续高压负担,尤其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导致血液稀释、电解质紊乱,增加肾小球的滤过负荷。

根据《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年刊文,长期水摄入量异常的人群,慢性肾功能下降风险明显增加。

肾脏不是水桶,不能无限加水

肾脏的主要任务是过滤血液、排出废物和多余水分。每天能处理的水分是有限的。

若水摄入远超排出能力,就会导致水潴留、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能引起"水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抽搐,甚至意识丧失。

老王的另一个问题是:他本身已有高血压,但未规律服药。

高血压是导致肾衰竭的第二大病因(第一是糖尿病),长期控制不好,会加速肾小动脉硬化,减少肾小球有效灌注。

喝水过量 + 高血压失控,成了压垮他肾脏的"双重打击"。

这3类人,最怕乱喝水

并非人人适合"一天八杯水"。以下几类人,尤其要注意"按需饮水":

慢性肾病患者
肾功能下降时,排水能力变差,水多反而增加水中毒风险。

心功能不全者
水分摄入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水肿。

肝硬化患者
容易产生腹水,饮水不当可加重病情。

医生强调:饮水量应根据体重、肾功能、气候、活动量等综合评估,不可盲目跟风。

判断喝水是否过多,看这3个信号

1.尿频但颜色淡如清水,甚至夜尿多于2次
说明身体可能在被动排水,肾脏压力大。

2.总觉得肚子胀、胃口差
水分过多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3.出现浮肿、乏力、头晕
尤其是下肢水肿、眼睑浮肿,提示体液潴留。

如果出现上述信号,应及时调整饮水方式,并就医检查肾功能。

正确喝水的"3个关键"

要喝水,也要喝得科学:

第一,分次少量喝,不要一次灌大量。
每次150~200ml为宜,避免频繁大量灌水。

第二,观察尿色,作为饮水调整参考。
淡黄为宜,清澈如水说明喝多,深黄说明喝少。

第三,根据身体情况调整水量。
运动多、出汗多的天气可适当增加;肾病、高血压、心衰患者遵医嘱限水。

老王后悔莫及:早听一句话,不至于如此

医生告诉老王:"你这不是喝水养生,是喝水毁肾。"

他的妻子在一旁擦泪:"我劝了他多少次别老灌水、别硬撑,他总说'水多排毒'……"

"喝水排毒"这句话本身不假,问题在于:排毒是肾脏的事,不是靠水"冲"出来的。

肾脏功能正常的人,喝适量的水自然能帮助排毒;但当肾功能已经受损时,喝水不当反而雪上加霜。

老王的故事提醒我们--健康不是靠"多做点什么",而是做得刚刚好。

写在最后

不要把健康当儿戏,也不要把"健康习惯"当作万能法宝。再好的习惯,错用了方式,也是慢性伤害。

喝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但喝对水,才是真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