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激烈“交锋”,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美国无力还手

2025-05-23 11:47  头条

在5月15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和16日外交部记者会上,英国路透社连续抛出同一问题:中国解除4月2日后的出口反制措施,是否包含稀土矿物和磁铁的出口管制?这一提问背后,折射出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焦虑与困境。

一、美国的稀土依赖与中方反制

作为中国稀土最大进口国,美国长期依赖中国供应。数据显示,美国80%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对等关税"后,中方迅速在稀土领域亮剑:4月对钐、镝等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5月启动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彻底切断非正规供应链。

这一记组合拳直击美国命脉--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即便美国通过《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获得矿产开采权,也无法绕过中国的加工环节。

二、美国企业的困境与特朗普的筹码

稀土短缺已引发美国产业链连锁反应。《南华早报》5月16日报道,多家美企因中方出口审批延迟陷入生产停滞风险,下游汽车制造商面临供应链断裂危机。

这种压力正转化为政治博弈的动力: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华为昇腾芯片出口,迫使中方在稀土问题上让步。

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将全球使用华为芯片的行为定义为"违法",但在中方强硬回应后,不得不悄悄修改文件,降格为"风险提示"。

三、中方的战略定力与国际博弈

面对美方施压,中方态度明确: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出口政策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绝非谈判筹码。

在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中,中方仅承诺"暂停4月2日后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但未直接提及稀土松绑。这种模糊表述为后续博弈预留空间,同时释放强烈信号:美国若想获得稀土,必须先兑现关税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正通过技术升级巩固优势。2024年中国稀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比美国多出三倍,包头稀土高新区等产业集群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分散了供应链风险,让美国"盟友围堵"计划落空。

四、全球产业链震荡与长期博弈

这场博弈的影响远超中美双边范畴。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40%关键原材料本土加工,并与中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虽寄希望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但重稀土分离技术仍依赖中国。美国MP Materials等本土企业则因中方管制陷入困境,股价暴跌超10%。

当前,中美关税已降至10%基准税率,但稀土问题仍是悬而未决的核心矛盾。中方以"暂停而非取消"的策略,既回应国际关切,又保留反制空间。未来90天的缓冲期,将是双方围绕稀土、芯片等议题展开深度博弈的关键窗口。

稀土博弈的本质,是战略资源控制权与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中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将稀土从"资源牌"升级为"战略牌",不仅守住了发展底线,更重塑了全球资源治理格局。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言:"中方始终以理性态度处理经贸问题,但在核心利益上绝不含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检验大国的战略定力与产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