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将亮相大杀器带最后警告意味

2025-09-01 10:50  头条

可以想见,某一款全新的高超音速导弹,有可能是今年九三大阅兵最最令人激动振奋的解放军大杀器,甚至会比2019年它们在国庆大阅兵上首度亮相更为震撼,我相信。

那一年,在北京的阅兵场上,在秋日烈日下,解放军的导弹在巨型卡车牵引下缓缓驶过人群,导弹轮廓清晰,长达11米,重达15吨,每枚都印有"DF-17"的字母和数字。

美国人现在公认了,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已经处于第一领先地位,其次才是俄罗斯。

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以本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为荣,并说过很多的"金句",比如"它们有能力将目标化为尘埃"之类的,但在西方没人敢忽视中国在这个领域里的大领先。

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正处在奋力追赶阶段,美国的军事专家们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之所以领先,原因很简单,即这两个国家几年前就决定在这些项目上投入巨量资金。在本世纪前20年大部分时间,美国和西方都专注于打击国内和国外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因为从表面上看,与一个现代化的、先进的西方进行势均力敌的区域冲突似乎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但是现在全世界的军事强国都盯在了高超音速导弹的装备上,即使连以色列也宣布拥有了一款高超音速导弹--"箭3"(Arrow-3),旨在用于拦截。

而以色列的死对头伊朗在2023年亦声称,本国造出了第一款高超音速武器,在今年6月伊朗与以色列的"12天战争"里,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且震慑了以色列。但是,该武器虽然确以极高速度飞行了,人们还是认为其飞行机动性不足以被归类为真正的高超音速武器--因为游戏规则的制定权现在掌握在中国人和俄罗斯人手里。

作为中俄的盟友,朝鲜领导人政权在2021年以来就一直在研发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并声称已经拥有一种切实可行的高超音速武器。

然后,就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五常国"都在试图迈进高超音速武器的门槛,而且看似这在未来也是必然的。

美国"暗鹰"导弹

特朗普的"黄金穹顶"系统

美国现在似乎正在利用该项目的研发加强自己的威慑力,并首次测试成功了"暗鹰"(Dark Eagle)高超音速武器,美国人现在最头疼的并不是自己起步晚了,而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进步节奏显然并没有任何慢下来的迹象,还在加速。

从理论上说,高超音速,是指飞行速度达到或超过5马赫(3858英里/小时),而单纯的超音速只有767英里/小时,高超音速导弹之所以被视为极大的安全威胁,大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极高速度,人类能制造出高超音速,这本身就值得我们骄傲。

迄今为止,飞行速度最快的这类导弹是俄罗斯的"先锋",速度可达27马赫(每小时20700英里),尽管它被更多提及的速度是12马赫(每小时9200英里),相当于每秒2英里。

高超音速导弹主要可分为两种:

其一,是助推滑翔导弹,依靠火箭(如中国的"东风-17")将其推向地球大气层,有时甚至会飞到大气层之上,然后再以惊人速度俯冲而下。与常见的弹道导弹不同,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呈现可预测抛物线,容易拦截,而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则具有不规则的运动轨迹,并在最终飞向目标时再度进行机动。

其二,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它们的可怕处是贴着地面飞行,尽量保持在雷达侦测不到范围内。它们同样使用火箭助推器发射和加速,达到高超音速后,会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吸入空气,将其以极致速度推向目标。

而且,这些都是"两用武器",它们的弹头可以是核弹头,也可以是常规高爆弹头,但是这些武器的价值都远不止于速度极快。

而从军事角度看,一枚导弹真正被定义为"高超音速",必须是在飞行过程中具备机动性,发射者需要它能以突然且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航向,即使以极高速度最后冲向目标时也能如此。这将使拦截难度极高,大多数陆基雷达直到导弹飞行后期才能侦测到它们,那时候一切都晚了。

现在,美军的导弹防御工程们似乎找到了对付中俄高超音速武器的办法,那就是加强西方的天基感测器,来自卫星的侦测能力将克服地面雷达的受到的限制。

正因如此,由中国和俄罗斯遥遥领先的这项技术正引起五角大楼的巨大担忧,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在今年2月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称:美国的地面和现有的天基感测器架构都不足以探测和追踪高超音速武器。

而关于人类的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可怕战斗场景来自于2024年11月,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的第聂伯罗(Dnipro)一个工业基地发射了一枚实验性中程弹道导弹,乌克兰称其高超音速飞行速度达到了11马赫(8439英里/小时),现在它已经被命名为"奥列什尼克"(Oreshnik),但中国军迷都喜欢称它为"榛树"。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射当天称,该导弹飞行速度为10马赫。

"奥列什尼克"(Oreshnik)隋性弹头打击乌克兰武器库

"奥列什尼克"的海报

全世界都通过互联网视频目击到了它令人恐怖的杀伤力,其弹头在最终坠落过程中按计划碎裂成数枚独立瞄准的惰性弹头,撞破了午夜的天幕--这种显示爆炸力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

一位听到它落地的人称,虽然"奥列什尼克"的声音并不特别大,但造成了多次撞击:6枚弹头分别击中了不同的目标,但由于它们是惰性的,弹体内部填充非爆炸性物质(如沙、黏土、水泥等),而非传统炸药,通过撞击目标实现摧毁效果,同时降低附带伤害,因此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其实并不比俄罗斯夜间轰炸乌克兰其他城市造成的破坏程度严重。

除此之外,俄罗斯武装力量手里还拥有其他的高超音速导弹,比如普京曾大力宣传的空射"匕首"(Kinzhal)导弹,飞行速度极快,声称根本无法拦截,俄罗斯战斗机曾向乌克兰发射了大量此类导弹--但事实证明"匕首"导弹可能并非真正的高超音速,因为许多枚已被拦截。

还有,一直最令西方担忧的,是其超高速、高机动性的"先锋"导弹,在2018年"先锋"(Avangard)导弹以及其他5种所谓的"超级武器"的揭幕仪式上,普京曾称其势不可挡--因为"先锋"导弹是专门为"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制的。

当然,现在特朗普政府已进入全新的"黄金穹顶",即美国全域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相比之下,俄罗斯肯定是没有足够的财力制造一个类似的更为巨大的全域防御系统,俄罗斯疆土接近于美国的两倍之大,所以,俄罗斯一定会在制造进攻性导弹上投入更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事实也不能忽视,即普京早就具备了使用战争手段摧毁作为乌克兰首脑机关的泽连斯基总统办公室的能力,据说,一些俄罗斯将领和政客一直主张把泽连斯基办公室作为"奥列什尼克"高超音速导弹的下一个试验目标,但这些狂野的意见都被普京给拦截了。

可以想象,如果哪一天普京不得不下令使用"奥列什尼克"(Oreshnik)攻击基辅的首脑机关,而且还装载了满载的高爆炸弹,情况又会如何?用普京的话说,它完全有能力将泽连斯基和他的团队"化为尘埃"。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中美在西太平洋战略竞争的愈演愈烈,中国导弹库的增量已经对美国海军的地区存在构成严重潜在威胁。因为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高超音速武器库,更因为在2024年末,中国人推出了最新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GDF-600,其有效载荷1200公斤,可携带子弹药,速度达7马赫(每小时5370英里)。

GDF-600模型

GDF-600模型

中国人还大大方方地把对外展出的GDF-600模型进行了透视处理,表示它可以携带从超音速导弹、巡飞弹、传统航空炸弹到小型无人机在内的不同载荷,大大拓宽了平台使用范畴,赋予其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甚至,这些目标可能位于完全不同位置,以GDF-600模型内部无人机+巡飞弹+亚音速导弹的配置为例,这种搭配可能是用于打击地面装甲车辆和战斗人员等点目标而专门配置的,也可能是专门解放台湾而研制的。

在利用7马赫的高超音速突防了敌方防空系统以后,GDF-600可以穿透敌人纵深打击集结点,通过投放无人机,为巡飞弹和亚音速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和打击效果评估,但是GDF-600本身并不作为最后的打击手段来使用。但GDF-600其实已经为对敌纵深打击提供了新思路,可带13枚弹头的载荷能力,使其不仅能用于打击高价值军事目标,还能有效精确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现在的问题来了,GDF-600真实武器平台会不会出现在九三大阅兵上呢?倘真如此,人类高超音速武器历史或者又被中国人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