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访日之行收获颇丰,两国外长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多部门部级官员出席并达成重要共识。石破茂上任以来展现出愿意修复中日关系的努力没有白费,但对美国人而言,或许"重头戏"在二十项共识之外,又在共同通报之内的"第二十一项",这究竟是什么呢?
据外交部网站显示,中日20项重要共识涉及经济、人文、环保、地方等多个领域,双方真正实现了双赢。
其中,日本承诺加强供应链合作,继续举办中日出口管制对话及政企交流活动;加强世贸组织框架下合作,维护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落实RCEP,继续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等共识。
这些对于中日而言,是无可争议的共赢,但在美国人眼里,就有些"眼中钉,肉中刺"了。要知道在拜登政府时期,日本不仅加入了"小院高墙"的范围内,更是在不断恶化中日关系,有些美国人还没做的事儿,日本就先一步给中国上眼药了。
岸田文雄因"黑金"丑闻卸任后,石破茂看似在风雨飘摇之中被推选上台,但正因这种模糊性,让日本在中美"大国对抗"中寻得了喘息的机会。
自民党内看似山头林立,派系斗争层出不穷,但各方大佬都有类似于"中庸"的政治智慧,如何能选出一个"容错率"高的首相,以便在调整战略时,不小心"开罪"美国后能迅速换人。
备案没机会用,主要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注意力确实不在日本、不在东北亚地区。拜登上任后的第一通电话打给了时任日本首相的菅义伟,之后美日不断勾连,破坏地区安定。特朗普第一通电话则是打给了沙特,于是能源问题成为本届政府的着力点。
日本没什么太大的利用价值,再加上特朗普喜欢"强人政治",便一直不冷不淡地保持着美日平稳关系。直到石破茂不断对华释放出积极信号,特朗普出于地缘政治压力与盟友秩序,才不得不在华盛顿接见了石破茂。
由此可见,中日关系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恰恰是稳定美日同盟的引擎之一。如今中日再次迈上一个台阶,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可就有些五味杂陈了。
日本曾一度赶超美国经济,最终受限于广场协议,一蹶不振。如今中国又成为美国的假想敌,但没法用军事手段进行胁迫,只能不停地搞些小动作,试图打压中国崛起的速度。若是中日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美国又该置身于何地?
可这样的趋势也怨不得别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砸向所有国家的,日本也不例外。这个节骨眼上,不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难不成最后都要给美国作嫁衣?
此次的中美二十项共识内,石破茂已经拿到了最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双方一致同意就日本水产问题展开沟通磋商,并就海洋生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令美国人最担心的,无疑是在二十项共识之后,中日将适时召开第七次高层经济会谈。
第六次已经有些挖美国墙根的意思,第七次又要谈出什么结果?美国人怎么可能睡得踏实,不过落得今天的下场,倒有些作茧自缚的意思。毕竟,谁让他们选出来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朗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