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离开,陈晴的孩子也感知很深。孩子从小跟着姥姥长大,跟姥姥最亲。母亲走后的那段时间,孩子夜里总做梦,梦到姥姥后醒来,就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怕陈晴难过,孩子还会模仿大人的语气告诉陈晴:"妈妈你别难过,我会像姥姥一样保护你的。"
现在,为了补贴家用,陈晴在家附近的超市找了份兼职,每天下午4时到晚上7时在超市称重,1小时15元,虽然挣得不多,也能给一家老小挣个买菜钱。最主要这个时间段刚好能和丈夫衔接照护父亲。家里离不开人,丈夫下午四点半才下班,两人之间有半小时的空档。每次到时间,陈晴只能先把父亲反锁在家中,再匆匆赶去超市。
【3】事发两年后,14岁少年监护人仍拖欠26万余元赔偿款
2023年11月,该案在辽宁省大石桥市法院判决。刑事判决书显示,车主杨某桥明知杨华系未成年且无驾驶证,指使杨华驾驶机动车,后发生事故,致一人死亡,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在民事判决书中,车主杨某桥承担60%的责任,赔偿518988.04元。但因事故发生时杨华未成年,由其父亲和母亲(即杨华的监护人)承担40%的责任,赔偿345992.03元。杨华驾驶的车辆在保险公司处投保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200万元,赔偿185687.11元。判决书中还提及,杨华父母早年已离异,赔偿由杨华父亲杨某清和亲生母亲鲁某负责。
民事判决书。图/受访者提供
对陈晴一家而言,这笔赔偿远不能抚慰失去亲人的伤痛,可即便如此,赔偿款的追讨之路仍充满坎坷。两年过去,陈晴仅收到保险公司按约赔付的款项、杨华生母支付的部分金额,以及杨华父亲在事故发生半个月后垫付的2万元。
陈晴记得,关于母亲遇害案的赔偿协商过程从最开始就充满波折。刚开始调解时,杨华父亲并未露面,是杨华的生母与继母到场。经法官调解后,二人提出各自赔偿5万元的方案,但这一赔偿金额远低于判决标准,被陈晴明确拒绝。
陈晴回忆,历经周折,杨华生母最终同意赔偿8万元,剩下的金额由杨华父亲承担。陈晴考虑到母亲刚离世,家庭急需资金应对各类开支,接受了这一方案。
可杨华父亲赔偿落实又成了新的难题。陈晴提到,事发至今,杨华父亲从来没有表示过道歉。她曾多次打电话沟通、上门见面,均未能达成一致。去年春节前夕,杨华父亲提出仅能赔偿7万元,赔偿总额远低于判决金额,协商破裂,杨华父亲也因拒不履行判决被依法拘留15天。
陈晴提到,她曾主动让步,"哪怕(杨华父亲)给我10万块钱,现在你没有钱,你先给我这些钱,后来分期你再给我点也行"。
9月10日晚,九派新闻致电杨华父亲,据他所述,自己目前靠送外卖为生,每天大约工作8个小时。提及赔偿,他表示,事发后,他就给了陈晴2万元,但法院判决时并未将这笔钱纳入赔偿款。他还称:"我前妻给他拿了8万,我给他拿了2万块钱(丧葬费),我再拿6万块钱,这事就解决了。我最多能再张罗7万块钱,同意咱俩就解决,不同意,我该怎么地我就怎么地。"
当记者提到能否通过协商的方式坐下来好好谈谈,杨华父亲表示:"我前妻给她拿8万块钱能同意,为什么剩下什么都得我拿?"
陈晴无法接受这一赔偿金额:"判决刚下来的时候,我说你给我8万块钱,我说那边(杨华母亲)再给我点,可能就把这事就完事了。但是我现在不会这么想了,既然你已经拖我这么长时间了,如果说你现在给我那么少,我不同意。"
采访中,每当提到母亲,陈晴总在电话那头止不住地抽泣,她说:"自己的小家才刚刚往好的地方发展,我们还没来得及孝敬她一点,这是做儿女一辈子的亏欠。"
两年过去,陈晴的梦里总出现母亲的身影,母亲躺在病床上,身上还沾着血,一动不动。每次从梦里惊醒,她的心都像被紧紧攥住,身体也跟着止不住地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