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号霜降,今年冬天或迎来百年不遇寒冬?答案来了

2025-10-23 16:27  头条

"今天霜降,到底今年冬天会不会冻哭?"这句话村口老大爷刚说完,微信群立刻炸锅!


刚出门,看到地上一片白茫茫,心里一紧,今年是不是要罕见寒冬?啤酒肚大妈大清早戴起了棉手套,嘴碎老舅非说"今年得冷出新花样!"


谁信?谁不信?!


"冷不冷,就看霜降!"


老话讲得明明白白,"太阳走到210度,北斗指着戌",这一天就是转换节点。你还在在意几度冰箱?霜降过后南北局势完全不一样!


北方地表已经低到5度以下,东北更是雪花乱飞。


白天热、晚上冷得掉牙,南方呢?虽然白天还假装温和,实际夜里也阴冷溜进被窝。大雨、小雨、暴雨,说变就变。


饭桌上混着大嗓门:"你看你看,'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不勤快点儿今年就得吃糠!"


霜降一来,收割晚稻慢半拍,籽粒直接干瘪,打饭都发愁。红薯地里再磨蹭几天,等出了烂心那真是哭都哭不出来。你以为农民没啥事?现在是关键着急!


"霜降再不出动,错过种小麦和油菜,明年直接赔光!"


讲民俗还不够,风俗也是硬杠杠。霜降这天老百姓最会玩--喝酒赏菊,扫墓上坟,吃鸭子、啃柿子、啃梨子,就图一个"顺时养生"。


记得"霜降萝卜寒露菜,秋深鸭肥正当时"吧?鸭子这个时候活蹦乱跳,肉紧实还不腻,乡亲们家家灶头飘着香气。


"鸭肉油多易堵,虚寒不能贪嘴!"


专家提醒,鸭胸去皮煮炖,体寒体弱慎吃,姜片、枸杞搭配才能养身体。


先别急着吞口水,今年霜降另有玄机--属于"白天霜降"!


"白天霜降披裘暖,夜晚霜降穿拖鞋。"


你家老人是不是也认这一套?白天霜降,预言冬天得裹棉被;晚上霜降则穿着拖鞋满村转。安安心心等年关冷空气狂飙,棉被才是真的刚需。


今年2025霜降,10月23上午11点多,妥妥"白天霜降"。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翻老祖宗的农谚比刷手机App还准!"


老谚一:"霜降雨绵绵,元宵雪压灯。"


霜降第一天连绵下雨,那正月十五必压灯的大雪,你能信?


再来一句:"霜降雨丝长,冬雪压房梁。"


滴滴答答下雨,冬天雪大得压住房梁,这么的说法搁谁家不怕?但雪多真就不是坏事。


雪一多,大伙心里别只想着冻啊!老话:"瑞雪兆丰年。"雪盖地,挡冷、锁热。


"雪水慢慢渗地,明年小麦、油菜能吃饱。" 土壤冻不了太深,病虫都冻死,收成有保障。


"霜降见晴天,大寒不穿棉。"


就怕今年霜降跟你对着干,太阳老高照,一点雨意没有。到大寒节气,气温稳得跟春天似的,棉衣都剩装饰。


"暖冬就是祸!"


别以为冻不着人是好事,冬天不冷,害虫病菌都活蹦乱跳,明年庄稼小麦直接中招。地里果树、小麦都以为春天到了,根本没休息够,一冷回来全打蔫。


"冬天不冷,农活全折腾!"


"霜降头日霜,腊月冰上扛。"


霜降刚过地上现了白霜,腊月里结大冰,河上人扛麻袋都塌不下去。今年霜重的地方,是不是准备好了柴火和煤?


"霜降热烘脚,年关雪少跑。"


反着来一口热浪,冬天就等着风干。雪不下,干冷紧,明年麦田旱得咣咣响,春节还得发愁。


你问我信不信农谚?信一半,怕一半!


"天气预报记者天天说全球变暖,冷空气照样来袭,老祖宗经验真值得信吗?"


现在城里人,刷手机就信专家,村里老人死活认天象。到底哪边更准?


"霜降这天冷热晴雨,真能决定百姓过个什么年?"


但老习惯扎根骨子里,桌子上一边说鸭子养生,一边算着要不要多添一床被,养猪户照计算年饲料,种麦子的大爷看天添不添水。


家家众口难调,有人迷信农谚,有人只信官方预报。


"热还是冷,霜降能说了算吗?"


你看,今天霜降,咱们这儿大太阳,有人心里一阵边凉边热,老家那边一片阴冷,一屋子人争个没完。


今年冬天,还真看得出百姓的分歧:


有人觉着"反正冷,羽绒服加秋裤一起穿才保险,否则冷出了病算谁的?"


另一拨冷哼:"年年说冷,暖气钱白交,年底一查还没去年暖和!"


还有人纠结于"雪大是好事",盼着明年风调雨顺,路上别塌了电线就成。也有人担心,"冬天要暖,虫子多收成差,天一变再遭殃。"


究竟信专家数据,还是跟着老祖宗一句农谚走?霜降头天的天气,真能做出全冬"预言"?


今年你是站"冷出狗命"那边,还是押宝"暖冬无忧"?你家霜降今天啥天,正好跟大家对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