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讣告 著名男演员去世

2025-10-27 14:15  头条

10月26日,武汉的天空似乎都沉重了几分。那个在楚剧舞台上唱了一辈子、活了一辈子的于盛乐先生,在上午10点,为自己的人生大戏,画上了一个安静的句号。78年,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部楚剧的活历史,如今,这部历史翻到了最后一页。

于盛乐先生的名字,在楚剧界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你不用去查他的资料,只要听过他的戏,就知道什么叫"宗师"。一级演员、梅花奖、国务院津贴、非遗传承人……这些标签贴在他身上,不是荣誉的堆砌,而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艺术勋章。他就是楚剧的"根",只要他还在,这门艺术就有了主心骨。他的唱腔,是刻在几代戏迷DNA里的旋律,一开口,就能把人拉回那个属于楚剧的黄金年代。

他不仅仅是一个表演者,更是一个守护者。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肩上扛着的是什么。那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在自己手里断了香火。他对待徒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掏出来。他不是在教技巧,他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他就像一个老船长,在时代的风浪里,稳稳地掌着楚剧这艘大船的舵。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舞台上享受过无数荣光的大师,他的告别却安静得让人意外。讣告上只有短短一行字:遵照遗愿,回族习俗,丧事从简,不送花圈。没有繁复的仪式,没有堆积如山的花圈,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客套。他把一生的绚烂都留给了舞台,留给自己的,却是最朴素、最纯粹的结局。这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淡然,比任何华丽的悼词都更有力量。

10月28日上午9点半,武汉回民殡仪馆,将是送别这位艺术家的最后一站。于盛乐先生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去。他带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骨与纯粹;他留下的,是永恒的艺术经典和一座精神丰碑。

大师走了,但戏不能停。他的离去,像一声警钟,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当这些"国宝"级的艺术家们逐渐凋零,我们除了缅怀,更应该思考如何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是应该将楚剧小心翼翼地放进博物馆,还是应该用创新的火花,让它在新的时代里重新燃烧?这或许是于盛乐先生留给我们最沉重,也最值得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