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时间11月7日,一场被IPAC称为"突破性"的演说正在欧洲议会进行。聚光灯下,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美琴面对台下各国议员,清晰吐出"台湾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民主国家"的字句。现场气氛微妙,这句表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
这场由"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主导的峰会,背景耐人寻味。IPAC由英国保守党前党魁邓肯·史密斯于2020年发起,聚集了全球至少35个国家约250名立场各异的反华议员。该组织长期与民进党当局深度勾连,多次窜访台湾,公然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国际共识,甚至启动所谓"MIST行动计划",意图放大台海冲突的所谓"全球经济影响"。

萧美琴的演讲内容,核心围绕三大焦点展开:
* 渲染"民主对抗"叙事: 她将台湾描绘成在所谓"国家级行为者"持续施压下的"民主堡垒",刻意将欧洲当前对俄乌冲突的忧虑与台海局势类比,呼吁欧洲支持"非以武力改变现状"。
* 鼓吹"以武拒统": 她高调宣称台湾防务投入将在2030年达到GDP的5%,强调构建"全民防卫韧性",从网络防御到民防准备,意图向外界展示对抗决心。
* 兜售"台湾关键论": 她极力强调台湾是全球关键经济参与者,宣称"国际体系完整性与全球繁荣仰赖强大而自由的台湾",甚至提出"更强台湾=更稳印太=更安全世界"的逻辑链条。
这场精心策划的演讲,其核心意图昭然若揭: 将台湾包装成所谓"民主国家",向欧洲社会兜售"台湾对民主阵营至关重要"的论调,最终目的是煽动外部势力更深介入台海,为"台独"分裂行径寻求外部支撑点。
多方视角下的复杂图景:
* 大陆立场: 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萧美琴在欧洲议会散播"台独"言论,并与IPAC等外部反华势力勾结,已严重触犯《反分裂国家法》及《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勾结外部势力实施分裂国家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 欧洲考量: 部分欧洲议员出于意识形态或地缘政治考量,对IPAC平台上的涉台言论持默许甚至支持态度。然而,欧洲主流社会更需清醒认识到,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石。纵容"台独"挑衅绝非维护台海和平之道,只会严重侵蚀中欧互信,带来难以预估的战略消耗。
* 台海现实: 当前台海局势的紧张根源,恰恰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持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并企图"倚外谋独"。这种行为才是改变台海现状、破坏和平稳定的最大乱源。
当欧洲议会的灯光暗下,这场演讲引发的涟漪却刚刚开始扩散。 它再次将那个老问题抛向国际社会:在台海这片牵动全球神经的水域,是选择尊重历史与法理的现实,还是被充满风险的意识形态叙事带向未知的暗流?
历史无数次证明,真正的和平从不诞生于煽动对立的演讲台,而源自对复杂现实的清醒认知与对共同底线的坚守。 台海的稳定需要各方回归理性--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停止任何形式的"台独"冒险,外部势力更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发出错误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