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去时,恐怕没算清三笔账。第一笔是战略账:印度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如今倒向中国,等于抽掉了四国机制的基石。用新德里电视台的话说,"当莫迪的专机降落在天津时,华盛顿的亚洲包围网就裂开了大口子"。
第二笔是经济账。美国对印50%的关税创下了现代盟友制裁的纪录,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直接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
印度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动因中,经济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该国工商界持续施压要求放松对华经贸限制,特别是电子制造业领域。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间,由于中方签证收紧和行政审批效率低下,该行业已累计遭受150亿美元经济损失,并直接导致10万就业岗位消失。虽然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印度制造"战略以期替代中国供应链,但本土制造业在物流体系、产业规模和技术积累等方面的结构性缺陷,使这一产业替代计划进展缓慢。这种现实困境迫使印度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莫迪(资料图)
第三笔是道义账。那句"某些国家自己也在买俄油"的嘲讽,揭穿了西方制裁体系的虚伪性。当发展中国家看到美国能随时对盟友"割韭菜",谁还敢把身家性命押在美元体系上?这种信任崩塌比任何军事威胁都致命。
8月31日的天津峰会注定载入史册。对莫迪而言,这不仅是七年来的破冰之旅,更是印度寻求战略自主的关键一跃。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国际秩序的重构。当28亿人口的两个亚洲巨人握手时,传递的不仅是双边和解信号,更是对单极霸权的集体否决。上合组织正在证明,没有美国主导的世界照样能运转,而且可能更公平。
特朗普此刻或许正懊悔自己的短视--为了一点关税收入,赔上了整个印太战略。但历史从不给霸权者留情面。当莫迪站在天津峰会演讲台上时,他代表的不仅是印度,更是所有受够美国霸凌国家的集体发声。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蝴蝶效应,终将演变成改写世界规则的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