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土地是种庄稼的根,那么,有一个雨水充足的年景也是农民们有个好收成的关键。这样说的,即使你有再好肥沃的土地,如果碰到干旱的年景,土地也是没有办法有好的产量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龙骨水车用手摇或者脚踏的方式用提水的方式来浇水灌溉的。当然,在那个时代,水车还代表着当时的最先进的劳动生产工具。只不过,浇水灌溉的效率太低了,白天大太阳天气不敢用,因为蒸发太大,只好在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蒸发小一些,流到田地里的水就多一些了。可见,特别是在最炎热的时节,雨水是多么重要的。
今年是闰六月,根据统计,本世纪100年间只有六个闰六月,这个概率也不算很罕见的。但是,对于闰六月的降雨量农民们是很在意的。
现在正是南方水稻收割之后进入晚季水稻的播种时节了,雨水充足很关键。而北方现在的玉米长势好不好也需要及时雨水来补充的。可见,到了闰六月,降雨情况关系着秋季庄稼的收成好坏了。
今日到了闰六月初一了。六月结束,进入到闰六月,让人觉得这个过第二个六月。六月本应该是要多降雨比较好的。农民们秋收好不好,吃饭能不能随便吃,雨水量很重要的。
老话说的"闰六月降雨量有多大,初一早看天",因此,根据今天是闰六月初一的时间,通过古人对今天这样的天气来预测,就可以知道闰六月降雨量到底有多大了。
那么,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闰六月头雨纷纷,雨后乘舟十八落"
这句农谚说的是在闰六月初一这天出现了降雨天气,预兆接下来会是有强降雨的。具体来分析:
"闰六月头雨纷纷",闰六月头就是指的闰六月初一。也就是今天这样的日子,这个日子如果出现的天气是降雨开门的。"雨纷纷"说的就是降雨不断,气温也会是跟着下降的。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气温下降,高温退去。降雨也补充了水田的水,旱地也能够湿透了。这样的天气农民是最高兴的,因为下雨之后,庄稼地里看起来绿油油的。水稻、玉米、红薯都能够吸收水分,各自为了秋收收成在茁壮成长。
"雨后乘舟十八落"
这里说的"十八落"指的是有连绵十八天的落雨天气,可见,这样的阴雨天气。不仅人们感觉到凉爽了。庄稼地里也会是喝饱水了。不过,水多也不是好事,可能会带来大涝的。人们出行都可能只能乘船了。这样的天气说明降雨量是很大的。
"闰六月一见雷鸣,三日之后台风雨"
这句农谚说的是在闰六月初一这天出现了打雷闪电的天气,说明强对流天气很强。带来的预兆是三天之后可能有台风雨要到来了。这是说明出现短时降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了。如果真的带来台风雨,那么,旱情会得到缓解了。
综上所述,今日闰六月初一,根据天气来预测降雨量有多大,还是有点道理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农谚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我们只能当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