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霜降,也是一年中由凉转寒的重要节点。民间有句老话:"霜降一过,冷上加冷。"这时候如果吃错东西,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旧病复发。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霜降饮食调养其实有讲究。特别是两种蔬菜--韭菜和萝卜,此时并不适合多吃。而一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却是"霜降养生宝",吃对了,能帮你顺利过冬、少生病。
那为什么要少吃韭菜和萝卜?"5宝"又是哪5种?下面我们一一展开。
一、霜降节气,人体进入"封藏"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霜降后,阳气渐收,人体也开始进入"封藏"模式。中医认为这时应"去寒就温、养阴润燥"。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秋冬交界时节,人体免疫系统处于适应性调整期,稍不注意,就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问题。
饮食调养,就是帮助身体顺利过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秋菜"都适合继续大量吃。
二、为啥说霜降时节,少吃韭菜和萝卜?
1. 韭菜:太燥
韭菜在春季是养阳佳品,而进入霜降后,它的"辛辣之性"反而变为一种负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提示:韭菜性温味辛,多食易上火、伤津液,尤其对有胃热、咽干、便秘等症状的人不利。
而且冬韭纤维粗、刺激性强,肠胃虚弱者吃多了易腹胀、消化不良。
2. 萝卜:太寒
萝卜被称为"小人参",但不是"万能菜"。
广东省中医院提醒:萝卜性寒,有"下气消食"作用,适合清热解毒,但霜降后本就寒气加重,脾胃虚寒、体质偏寒的人食用容易腹泻、胃疼。
特别是生吃萝卜,更易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部不适。
三、霜降饮食调养,建议多吃这"5宝"
在这个由冷转寒的节气里,饮食的关键词是:温补、润燥、护阳气。以下5种食材,不仅符合这一原则,还各有独特的"养生价值"。
1. 山药--健脾养胃第一宝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和多种酶类,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霜降后常出现胃口差、腹胀、便溏等问题,吃些蒸山药、山药粥,能健脾补气、润肺止咳。
特别适合老人、小孩与体虚者。
2. 红枣--补气养血、安神助眠
中医有"日食三枣,百岁不老"之说。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表示,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环磷酸腺苷,能提升免疫功能、缓解疲劳。
霜降后白天气温下降,很多人容易情绪低落、晚上睡不好,红枣泡茶、煮粥是很好的选择。
3. 黑芝麻--润肠通便、养发护肤
黑芝麻中含有维生素E、卵磷脂、亚油酸等营养物质,是天然的抗氧化食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指出,黑芝麻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便秘、脱发等秋冬常见问题。
每天吃一勺炒熟的黑芝麻粉,既润肠又养颜。
4. 莲藕--清润肺燥、止渴生津
霜降后很多人出现口干舌燥、鼻腔干痒。莲藕富含鞣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物质,能滋润肺部、促进肠胃蠕动。
熟莲藕汤性温,不寒不燥,特别适合体质中性者日常食用。
5. 南瓜--补中益气、降血糖血脂
南瓜是秋末冬初的"黄金食物"。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南瓜中含有果胶、胡萝卜素、低聚糖,能调节血糖、保护胃黏膜。
对于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人群,是非常适合的主食替代品。
四、3个贴士:霜降饮食别忽视这些细节
除了吃对食材,还有一些细节也很重要:
饭菜不要太凉。霜降后气温骤降,冷食容易刺激胃肠,建议饭菜现做现吃,温热入口。
忌暴饮暴食。节气变换期间脾胃功能较弱,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增加肠胃负担。
喝水也要讲究。可用红枣、生姜片泡水,有助于温阳养气、驱寒暖胃。
霜降,是秋冬的分界线,也是养生调补的重要时机。少吃辛辣寒凉之品,多摄入温润滋养之物,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为整个冬天打下健康基础。
与其等身体出问题再去调理,不如从现在开始,吃对每一口饭、做好每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