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芒刺在背,一面是醉打金枝,虽然六儿子郭暧对自己的公主老婆说了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大实话,但郭子仪的负荆请罪无疑是看透了功高盖主的后患。郭子仪的战战兢兢消除了代宗内心深处的疑虑,最后换来了代宗四两拨千斤的一句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
从郭子仪出山到终老,大唐的命运紧紧地和他绑在了一起。有郭子仪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仪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跄。比起安禄山的内藏阴谋的韬光养晦,郭子仪的不露锋芒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否则也难有人生起落后的善始善终。
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五百匹,我家的仆人有上千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略微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的一生可以用几个数字勾勒出来:戎马一生,为国平乱,二复西京,八子七婿,尽仕朝堂,八五而终,墓加十尺,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作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三》在郭子仪死后的评价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