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航母越大越强,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谁能想到,就在中国拼命追赶超级航母时,美国却开始批量建造4万吨的两栖舰,还美其名曰"够用就行"。
这是战略调整还是精心布局?中国千亿投入换来的是领先还是被套路?
130亿超级航母败给30亿"小弟",美国这招太狠了
福特级航母,美国海军的最新王牌。
单艘造价130亿美元,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防预算。
10万吨的钢铁巨兽,能搭载75架各型战机,一次出动就是一支空中军团的规模,威慑力确实无人能敌。
可就在所有人都盯着这些海上霸主时,美国人却悄悄转了弯。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横空出世。
4万吨出头的吨位,造价只要30亿美元,听起来像是航母的"缩水版"。
但这个"小弟"可不简单,能搭载20多架F-35B隐形战机,还能装下气垫登陆艇、运输直升机。
关键是F-35B这玩意儿能垂直起降,不需要弹射器就能升空作战。
美军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外号--"闪电航母"。
130亿对30亿,超级航母对准航母,这账怎么算都不对劲。
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减缓了福特级的建造节奏。
原计划的12艘福特级,现在看来要打折扣,钱都花在了两栖舰上。
这就奇怪了,世界海军老大为什么要"降维打击"自己?
难道真的是钱不够花了?还是另有深意?
要理解美国这一招,得先搞清楚现代海战到底在打什么。
当"定海神针"撞上"航母杀手",大个子的好日子到头了
冷战时期,航母就是海上的王。
苏联海军见了美国航母战斗群,基本上就是绕着走的份儿。
那时候的海战,拼的是谁的平台大、火力猛,大炮巨舰主义盛行一时。
但现在不一样了,游戏规则变了。
中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横空出世。
射程1500公里,专门就是为了对付大型航母设计的。
一发命中,10万吨的航母也得趴窝,这就是传说中的"航母杀手"。
更要命的是,东风-26的射程达到了4000公里,覆盖了整个西太平洋。
这意味着什么?美军航母要想靠近中国沿海,就得冒着被击沉的风险。
130亿美元的航母变成了"昂贵的活靶子"。
反观两栖舰,目标小、机动性强,被锁定的概率大大降低。
而且现代冲突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打个海盗、撤个侨、威慑个小国,派航母战斗群去纯属大炮打蚊子。
两栖舰就不一样了,一艘船就能搞定的事,何必兴师动众?
更重要的是,维持一支航母战斗群的年运营成本高达50亿美元。
包括护航的驱逐舰、巡洋舰、潜艇,还有补给船,一大家子都得养着。
两栖舰编队的运营成本只有航母编队的三分之一。
这笔账算下来,美国人发现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超级大国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
看起来像是战略收缩,实际上是更精明的资源配置。
日本偷偷改航母,土耳其跟风造两栖舰,美国带了个什么头?
美国这一套玩法,很快就有了跟风者。
日本海上自卫队率先响应,出云级护卫舰摇身一变成了准航母。
27000吨的吨位,改装后能搭载12架F-35B战机。
日本人嘴上说是"多用途运用护卫舰",实际上就是在造航母。
只是不敢明说罢了,和平宪法的束缚还在那儿摆着。
但这个"偷偷摸摸"的改装,恰恰证明了美国路线的正确性。
花小钱办大事,既避开了政治敏感,又获得了实质性的海空作战能力。
土耳其也没闲着,安纳托利亚号两栖攻击舰正在建造中。
27000吨的排水量,设计理念完全照搬美国级两栖舰。
土耳其人算得很清楚:造传统航母要100亿美元起步。
造两栖舰只要20亿美元,还能兼顾两栖作战和制空任务。
这账一算,傻子都知道选哪个。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韩国的独岛级,全都是这个思路。
甚至连意大利的加富尔号,也在向"轻型航母"方向靠拢。
一时间,全世界的海军都在学美国,两栖舰成了新宠。
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实用主义正在取代面子工程。
海军强国不再单纯追求"大而全",而是更注重"小而精"。够用就好,性价比优先,这成了新的军备哲学。
而这套哲学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财大气粗的美国。
说到底,连超级大国都开始精打细算了。
无人机群蜂拥上舰,AI当司令,小船要掀翻大航母?
如果说反舰导弹让大航母变成了活靶子,那么无人机技术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美军最新的MQ-9死神无人机,已经可以从两栖舰上起降了。
一架无人机的成本不到2000万美元,但执行任务的效率却不比有人战机差。
关键是不怕损失,坏了再造一架就是。
有人战机就不一样了,一个飞行员的培养成本高达500万美元。
更可怕的是无人机蜂群作战的概念。
一艘两栖舰搭载50架小型无人机,同时发起攻击,再强大的防空系统也扛不住这种饱和式攻击。而且无人机可以执行自杀式攻击,成本极低,效果极佳。
这种战术一旦成熟,传统航母的优势将被彻底颠覆。
人工智能的加入,让小平台如虎添翼。AI可以同时指挥数百个作战单元,反应速度比人类快千倍。
一艘配备AI指挥系统的两栖舰,作战效率可能超过传统航母编队。而且AI不会疲劳,不会恐惧,24小时保持最佳状态。
这种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海战的本质。
那么中国呢?面对这种趋势,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承认,航母该造还得造。
中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没有航母就没有远洋存在能力。
但同时,075型和076型两栖舰的建造也要跟上。
特别是076型,据说要配备电磁弹射器,这就是中国版的"闪电航母"。
关键是要避免单一思维。
不能只盯着航母,也不能只看两栖舰,而是要构建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
大船有大船的用处,小船有小船的优势,搭配使用才是王道。
最终比拼的不是单一平台的强弱,而是整个体系的协调和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降维打击",其实是在升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