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个人IP失灵,小米汽车该如何完成“成人礼”?(2)

2025-11-18 11:11  头条

然而,巨大流量是一把双刃剑。雷军带来的关注度让小米汽车从诞生之初就站在山顶,但也意味着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交付延迟、软件BUG、安全性争议,这些在传统车企可能是普通的"成长烦恼",在小 米这里就可能演变成全网级的舆论危机。

流量光环遭遇现实挑战

随着消费者新鲜感褪去,市场回归理性,小米SU7的订单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有消息称,小米SU7的Pro和Max版本订单池已仅剩约2万单。

过度依赖营销造势的背后,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从安徽高速事故引发的安全质疑,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功能争议,再到OTA更新限制车辆马力输出,一系列问题让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漩涡。

J.D. Power发布的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口碑指数显示,小米NPS净推荐值仅为44.6分,虽跻身行业前五,但与理想汽车的46.4分仍有差距,且未达到新能源豪华品牌平均分。

完成"成人礼"的三重蜕变

从营销驱动到产品驱动:小米汽车需要将营销重心从"引爆"转向"沉淀",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用户关系维护、口碑管理和服务体系打造上。建立高效、透明、令人愉悦的全链路体验,比再开十场发布会更能巩固品牌根基。

从参数营销到体验营销:雷军在发布会上娴熟运用的"对比法"和"参数表",在确立性价比优势时确实有效。但高端电动车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参数堆砌,关乎长期的可靠性、细腻的做工质感以及极致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