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是一种短身管,大仰角,弹道弧度高,以底板承受后坐力,采用炮口装填、发射带有尾翼炮弹的一种专用曲射滑膛炮。最早的迫击炮诞生于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围攻驻守旅顺口的俄军,为了躲避俄军炮火,日军通过土工作业的方式,不断挖壕前进,一点一点贴近俄军工事。当时俄军的直射火炮和机枪都没办法有效对付日军的土工作业。一位名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的炮兵大尉尝试着将当时俄军普遍使用的47毫米臼炮架起来,通过大仰角发射,曲线攻击迫近的日军,结果发现效果奇佳,由此经后世改造,便出现了现在我们常说的"迫击炮"。
因为使用迫击炮的历史悠久,所以苏俄的迫击炮一直非常出色,并带有浓浓的"战斗民族"特色。而其中的2S4型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则是苏俄迫击炮的一个典型代表。2S4型重型自行迫击炮(俄文2C4,俄文中的C相当于英文中的S),又称M-240型重型迫击炮,1967年由苏联彼尔姆设计局设计,1971年定型并装备。2S4型自行迫击炮是世界上现役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总共生产540门,全部用于装备苏联军队。
2S4自行迫击炮战斗全重达27.5吨,成员4人,采用GMZ装甲车底盘改装,并将其7对负重轮减为6对。全车长7.94米(行军状态,下同),车宽3.25米。发动机为V-59型12缸水冷柴油发动机,单车最大行程400千米,公路最大速度可达62千米/小时,越野可达40千米/小时。该炮和小型迫击炮不同,采用后膛装填方式,并有两种供弹模式,使用弹仓供弹时射速可达3发/分,采用人工装弹则为1发/分。该炮使用的杀伤榴弹重达130千克,其战斗部装药量是普通81毫米迫击炮的20倍以上,超过122毫米火箭炮3倍,可谓威力巨大,所以通常用于打击敌方工事碉堡等坚固目标。近年来俄罗斯还为该炮专门研制了"勇敢者"重型激光制导炮弹,以大幅提高射击精度,极大提升了系统威力,甚至具备了攻击行进间坦克装甲车辆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城市攻坚战。
在俄罗斯高调介入叙利亚内战后,也曾经援助叙利亚政府军大量2S4型自行迫击炮。这些火炮堪称"拆城利器",特别是在叙利亚安全部队收复霍姆斯的战斗中,多门2S4型重型自行迫击炮在政府军掩护下,躲在建筑物或者工事背后开火,前方则有专门的观瞄人员为激光制导炮弹提供弹道修正,从而让射击精度大大提升。由于迫击炮炮弹弹道弯曲,所以给人以"炮弹垂直从天而降"的感觉,部分叛军甚至以为叙利亚政府军出动了飞机进行空袭。在2S4打击下,叛军士气土崩瓦解,叙政府军顺利拿下霍姆斯。
时至今日,2S4这类重型迫击炮依然是城市巷战中的"大杀器"。斯大林那句"炮兵是战争之神"的名言在2S4身上再一次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