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泰国和柬埔寨在谈判后宣布停火,相信很多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这两国都与中国交好,装备了不少中式武器,不用看到"中国制造"同室操戈也算好事,尤其是两大中式远程火箭炮的隔空对决。
泰柬冲突期间,两国不光在边境前线大打出手,也在舆论场上针锋相对。中国制造的远程火箭炮,成为这场舆论战的焦点。泰军固然占据战场优势,但也深知柬军手握一张"战略底牌"。
【柬埔寨陆军的AR-2远程火箭炮】
泰柬冲突期间,实力较弱的柬埔寨陆军非常依赖火箭炮打击,利用单车打了就跑的方式,一度对泰国境内进行持续轰炸。柬埔寨的火箭炮游击战术,让泰军很苦恼,欲除之而后快,但效果不明显,只摧毁了一辆RM-70火箭炮。
除了硬杀伤手段,泰国还积极使用舆论手段,限制柬军的火箭炮使用。就在7月26日下午,泰国陆军突然宣布,柬军动用了中国制造的AR-2火箭炮打击泰军,将对此展开报复打击。
随后,柬埔寨新闻大臣在社交媒体上称:柬军没有动用AR-2火箭炮,泰国国防部在捏造假消息。
柬军有没有使用AR-2远火,泰军心里当然清楚,他们主动挑起这个话题,将AR-2卷入舆论战,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施压。
【柬埔寨新闻大臣称柬军没有使用PHL-03(AR-2)】
将"柬军使用AR-2远火"和"边境冲突局势升级"两件事画等号,让柬埔寨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将AR-2远火投入到冲突中。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柬埔寨的自证相当于中了泰国的下怀,之后柬军任何调动AR-2的想法,都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被外界扣一个主动升级局势的帽子,陷入被动。
泰军之所以要如此费尽心思阻止AR-2火箭炮参战,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真的对这款装备感到恐惧。
AR-2远程火箭炮是中国PHL-03式远程火箭炮的外贸版,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兼容发射多种外贸出口型300毫米火箭弹。
例如在发射火龙140制导火箭弹时,AR-2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50公里,圆概率误差低于10米。
对于东南亚小国来说,这个堪比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已经可以算是"准战略武器"了。
【绿色弹体即为火龙-140制导火箭弹】
柬埔寨陆军一共从中国进口了6辆AR-2火箭炮,每辆发射车还可以装载最多12枚火龙-140火箭弹。
柬军要是将这样一支远火力量投入到本轮边境冲突中,不光会给泰柬边境的泰军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些距离边境100公里以上的泰国军事设施,如停放F-16、鹰狮战斗机的边境机场,也将不再安全。
最重要的是,柬军曾在冲突初期使用BM-21火箭炮攻击泰国边境村镇,引发了民众恐慌。
如果柬军使用AR-2火箭炮开始攻击泰国纵深地区的村镇甚至城市,造成的恐慌难以估量。所以泰军必须采取一切手段,阻止柬军使用这一"大杀器"。
【柬埔寨陆军的AR-2】
当然了,拥有"大杀器"的不只是柬埔寨,泰国自己也是个中式远火"爱好者",这也是柬埔寨没有动用AR-2,还第一时间自证清白的原因。
泰国陆军装备有中国制造的卫士-1B和卫士-32两种四联装的302毫米远程火箭炮,射程分别可以达到140公里和180公里,射程优于柬埔寨陆军的AR-2,但火力密度要差一截。
此外,泰军远火的数量也比柬军多,两种型号加起来总共有20辆,是AR-2的三倍。一旦柬军先手使用AR-2,那等事后泰军投入卫士系列火箭炮开始反击时,柬军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过泰军的远火也只是能让柬军有所忌惮罢了,并不能让泰军具备先发制人的能力。
【泰国陆军的卫士-32火箭炮】
毕竟只要柬军的6辆AR-2发射车有一辆幸存,都将对泰国纵深地区构成巨大威胁。这不是泰国能承担的代价,因此两国在远火使用的问题上达成了一种默契:你不动,我也不动。
事实上无论泰国还是柬埔寨,当时都没有进一步扩大冲突规模的意图。尤其是武器装备更占优势的泰国,明显在交战中有所克制。
证据就是泰国空军的F-16和鹰狮战斗机,冲突期间只对边境附近的柬军目标实施了空袭。柬埔寨没有任何制空权,泰军要是有意升级冲突,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空袭范围,甚至轰炸柬埔寨的中心城市。
动用远火是等同于扩大空袭范围,会导致冲突局面进一步升级的决策。一旦超出边境冲突的范畴,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对两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泰国陆军的卫士-1B自行火箭炮】
所以哪怕不考虑对手报复的代价,远火也不是一张能轻易打出去的牌。
还有一大客观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两国动用远火的决策,那就是弹药问题。
泰国和柬埔寨都没有生产300毫米远程火箭弹的能力,而中国在本轮泰柬冲突中一直秉承停火促谈的立场,堵死了两国在冲突期间采购远火弹药的渠道。
泰柬两国必须考虑到,己方弹药耗尽而对方还有余力后,陷入战略被动的风险。所以两国最终将远火这张牌,一直紧紧地攥在手里,直到停火时刻的到来,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远火达成战略威慑效果的一种具象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