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安全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王彦辉向九派新闻介绍,一般来讲,雷击凉亭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常见,但确实存在。不过,此次事件到底是由雷击直接造成的,还是凉亭遭受雷击倒塌造成,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坍塌前的芳茂山公园凉亭。图/封面新闻
他指出,雷击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四种:热效应(融化、汽化、燃烧)、机械效应(气体膨胀、电动力)、电气效应(绝缘损坏、跳闸、电子设备干扰和损毁等)、磁效应(变化磁场产生涡流或感应电动势引起放电、发热火灾等)。建筑材料、结构及其附属设施不同,建筑物所遭受的破坏作用也不同。
"若在有规范防雷措施的凉亭躲避雷雨,遭受雷击的风险较小。一般来讲,如果规范安装避雷设施,遭受雷击也不会造成有害影响。但防雷避雷措施并不能百分百防御雷灾,因此大家需要根据各地气象局发布的防雷小知识等进行最大程度避险。"王彦辉说。
对于网友猜测是在凉亭躲雨的群众玩手机导致雷击一说,他表示,手机信号"引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如何辨别建筑是否安装避雷设施?王彦辉称,市民可以根据建筑屋顶是否有避雷针、接闪带等设施进行粗略判断。至于在公园等野外场所如何避雷,可参考气象局发布的"防雷小常识"--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