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2日,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停火期间,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汗尤尼斯从进入加沙的卡车上领取援助物资。
废墟中,何以为家?
协议要求,以色列国防军在24小时内从加沙城市密集区撤退至"约定线",即地图中的黄线,控制约53%的加沙地带,同时允许巴勒斯坦人返回北部家园。但这一"撤退"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显著的地缘与安全难点:以色列需在不丧失防御态势的情况下后撤,但哈马斯可能利用真空期重新集结力量,引发零星冲突。而且由于协议未明确禁止空中打击,因此以方还可能重启空袭行动。

同时,返回家园的数万巴勒斯坦难民涌入废墟区,可能造成人道拥堵和次生灾害,联合国援助虽承诺增加,但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难以即时响应。联合国估计,自战争开始以来,加沙92%的住宅建筑遭到破坏或摧毁,数十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被迫住在帐篷和其他临时住所中。联合国适足住房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巴拉克里希南·拉贾戈帕尔受访时表示,帐篷等人道救援物资原定于今年早些时候停火期间运抵加沙,但由于以色列的严格封锁,"几乎没有"一辆获准进入,"在我看来,这才是当前问题的症结所在。除非以色列停止控制所有入境点,否则即使是向加沙人民提供即时救援和援助也是不可能的。这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