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本应是人们满怀期待踏上旅程,享受休闲时光的欢乐时刻。然而,对于乘坐哈尔滨铁路局 D7987 次列车的乘客们来说,这个假期却以一场意外的噩梦开场。
5 月 1 日,哈尔滨的天空湛蓝如宝石,微风轻拂,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丝丝惬意。D7987 次列车于 18:10 准时从哈尔滨站缓缓驶出,按照既定的时刻表,它将途经亚布力西、牡丹江、鸡西西等站点,在 2 小时 43 分钟后,也就是 20:53 分,稳稳抵达终点站七台河西。车上的乘客们有的轻声交谈着即将开启的度假计划,有的戴着耳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憧憬着目的地的美好风光。
但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19:44 列车停靠牡丹江站,短暂停留后再次启动,可仅仅行驶了不到 10 分钟,列车毫无征兆地突然停车。原本平稳运行的车厢瞬间陷入一片寂静,紧接着,乘客们开始交头接耳,不安的情绪在车厢内迅速蔓延。列车员很快赶来安抚乘客,告知大家停车是因为 "前方列车故障"。可这简单的一句话,远远无法驱散乘客们心中的疑虑与担忧。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列车依旧静止不动。密闭的车厢内,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也变得愈发闷热。乘客们开始通过社交平台发声,抱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位乘客拍摄的视频中,清晰地展现出车厢内拥挤的场景,人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与焦虑。有人无奈地说:"大半夜的,就这么滞留在这里,都已经三个小时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啊!" 还有乘客焦急地向列车员询问最新消息,得到的却总是含糊不清的回复。铁路客服虽然确认了列车晚点的情况,可对于具体故障原因,却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的说明,这无疑让乘客们更加烦躁。
直至次日凌晨 1:30,部分乘客才终于抵达目的地。原本短短几个小时的旅程,硬生生被延长了数倍,许多乘客的后续行程安排被彻底打乱。要知道,事发当天正值五一假期出行高峰,D7987 次列车途经的站点不乏亚布力西、牡丹江这样的旅游胜地,很多乘客都是计划趁着假期去当地游玩。这场突发故障,让他们深夜滞留,不仅游玩的兴致全无,还严重影响了休息,为整个假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乘客们的不满与质疑,哈尔滨 12306 客服在 5 月 2 日作出回应,承认列车晚点记录,并对给旅客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但令人失望的是,客服明确表示目前铁路部门对晚点并无经济赔偿制度,仅仅承诺会将旅客的诉求向上级反馈。这样的回应,自然难以让乘客们满意,不少人纷纷质疑:同样是公共交通出行,航空业早已有明确的晚点赔偿标准,为何铁路部门在这方面却始终空白?
在此次事件中,乘客们所遭遇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误,更是铁路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的直接受害者。在长达 4 个小时的封闭环境中,列车上缺乏有效的信息通报,乘客们对故障原因、修复进度一无所知,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煎熬。同时,物资保障也严重缺失,没有工作人员组织疏散,也未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比如饮用水、食物等。这一系列问题,充分暴露了在节假日大客流的压力下,铁路应急机制存在的巨大漏洞。
回顾近年来,类似的铁路晚点事件并非个例。而每一次事件发生后,关于铁路晚点赔偿制度的讨论都会被推向风口浪尖。与航空业相比,铁路在旅客权益保障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航空领域,当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会根据延误时长,按照既定标准给予乘客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提供餐饮、住宿,或是现金赔偿等。反观铁路部门,由于缺乏明确的赔偿标准,旅客在遭遇晚点时,往往只能无奈接受现状,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如今,公众迫切呼吁铁路部门尽快查明此次 D7987 次列车故障的详细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建立透明的事故通报机制和合理的旅客补偿方案也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旅客的信任,让人们在选择铁路出行时,多一份安心与保障。在追求高效、便捷出行的今天,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为广大旅客创造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