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白宫还设置了40%的"转运税",专门针对试图通过第三国规避关税的行为。
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是特朗普对"贸易赤字归零"的执念。他在签署行政令时直言:"有200个国家,不可能与所有国家都对话。"言下之意,关税比谈判更高效。
但现实是,买单的不仅是目标国,还有美国自己。
• 亚洲市场震荡:消息公布后,亚洲主要股市创下4月以来最差单周表现,制造业信心跌至2020年7月以来最低。
• 美国通胀风险:沃尔玛等零售巨头警告,家具、电子产品等进口商品价格可能在圣诞季前上涨8%-12%。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身稀土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业已因原材料短缺面临停摆风险。这种情况下,关税大棒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砍向别人的同时,也割伤了自己。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正通过天津峰会构建一个截然不同的叙事。
1. 规模空前,意义深远
• 20+国领导人参会。
• 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
2. 五大合作支柱,直击美国软肋
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关税战的直接回应,更是对西方主导的经济秩序的挑战。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各国的反应截然不同:
• 弱小经济体的无奈:泰国、柬埔寨等国虽不满,但为保住美国市场,只能默认。
• 盟友的"暗流涌动":日本、韩国表面接受15%税率,私下却在争取豁免条款;欧盟酝酿120亿美元反制清单。
当特朗普的关税清单在华尔街引发恐慌时,天津峰会的嘉宾名单仍在加长。
这种对比,恰如中欧班列与美墨边境墙的隐喻:
• 中欧班列:连接亚欧大陆,代表"连通"的全球化。
• 边境墙:物理隔离,象征"割裂"的单边主义。
天津峰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否成为"非西方贸易宪法"的诞生地,更在于它能否证明:在单边主义高墙的阴影下,合作的道路依然可以向前延伸。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将决定21世纪是属于"修路者",还是"筑墙人"。